
摆阔气的贫困生
文/神龙跨三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重庆市渝东南片区农村贫困家庭出身的谢吉,考入市内一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谁知这个跳入“龙门”的贫困生思想上却发生了严重扭曲,他俨然以一富豪子弟的面貌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在校不足四年,大多数时间泡在网巴,又先后交了三位女朋友。他出手大方,先后花掉了5.8万无人民币。他在学校公众场合说:“父亲是包工头,自己是独生子,家里有的是钱……”这位装出的“阔少”从不申请助学贷款,从不参加学校勤工助学劳动,不少学习科目不及格,有的课程干脆不去参加考试,大学毕业前擅自离校。

校方通知谢吉的父亲来校。谢父获悉真相后,捶胸顿足,号啕痛哭:“我哪是什么包工头,小吉花掉的五万多元钱,全是我和他妈外出打工的血汗钱呀!我们为供他上学省吃俭用,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两万多元……”贫困弟子的悲剧让谢父痛不欲生,他3个儿女都在读书,又让他如何供养得起?这一悲剧再次为我们的学校教育敲响警钟,值得深思啊。
笔者执教近三十载,确实体悟到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及学生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学校对学生不知根知底,不严格教育,放任自流,散沙一盘,不出事才怪。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将如何走向竞争激烈的社会?相当多的学生想的是“踏进大学门,铁饭碗端在手,混几年脱农门。”社会环境不健康的东西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孔不入。商朝奔涌,物欲横流,许多大学生深受污染,价值观念畸变,谢吉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这对学校教育管理发出了严正警告,在倡导学生自重、自省、自立、自强的同时,我们必须狠抓学生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垮掉一代,岂止外国才有?任其发展下去,误国误民,罪莫大焉!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血泪写就的沉痛结论。

这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一是要着力强化德育阵地建设。时代在发展,要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德育阵地的建设首当其冲。要把德育教育作为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的有效载体,任何学校都不能弱化,需不断加强。二是坚决推进“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工作。要根据实际制定推进措施,全面开展“三观”教育推进年,“三观”教育示范年等主题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引导,情操得到陶冶,价值观得到改变,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家校的教育配合工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定期开好“家长恳谈会”或“家长协调会”等,落实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的局面,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有效平台。


感谢净水小荷支持、感谢管理员小草的推荐!
感谢草根青葱校园栏目、感谢择文编辑志翔蓝天!辛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