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领导要做到“五正”
文/神龙跨三江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可见,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水平、素质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成败。
水不平则流,人不平则动,心不平则乱,事不平则鸣。因此,校长在工作中要站得稳、行得正、对人对事要公正,一碗水要端平。要想端平手中这碗水,笔者认为,校长必须做到“五正”:

心要正。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做到“心地正”。心不正则行不正,行不正,手中这碗水则难以端平,水端不平就会处事不公,事不公则人心难平。人心不平凝聚力就会松散分离,向心力就会脱离圆心。人心不一则难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心不正,对人就难以“一视同仁”就会出现厚此薄彼、有亲有厚的偏差,就会出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不正常的局面,僵化了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心不正,就不能摆正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就会过高地估计自己而降低教职工的作用,“看自己一朵花,别人都是豆腐渣,唯我独尊,独来独往”,从而失去大家的支持,形成单人跳舞的尴尬局面。心不正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对人对事容易出现偏激的做法,就会把握不住政策和原则,就会偏离轨道而出现“翻车”事故。

身要正。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作为领导,就应“身要坐正、不偏不倚、腰要挺直,不歪不斜。”屁股不能总向“知己”一边歪;也不能象墙头上的草,风吹两边倒。身不正、腰不直,手就会长短不齐,碗就难以端平,端不平手中这碗水,就会待人不公,就会出现倾斜,就会偏向一方而失去另一方,就会热一方冷一方。校长要想端平这碗水,必须做到公平正直,没有私心。秉公办事要有公正之心,不偏不倚,为人要堂堂正正。对下属
“无远近之分,无厚薄之别,无冷热之举,无高低之行。”要象天平称物一样,两边的秤盘要永远保持水平。

嘴要正。一是讲话不能“嘴圆舌扁”,把反说成正,把正说成反。“一是一,二是二,茅草不能当小棍”,“黑是黑,白是白”,
“不能信口开河瞎胡来”。要说真话、说实话、说公道话,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能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更不能“道听途说,颠倒黑白。”二是吃人家嘴软,不能“谁送的礼大,嘴就替谁说话”“谁请客多,嘴就向着谁说”。嘴不正,就会拿原则做交易,就会“吃了乌龟蛋,一切事情都好办”。从而就会唯利是图,违法乱纪,误入歧途。

耳要正。《潜夫论.明暗》:“君子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校长是一校之长,要耳正,不能偏听偏信。要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听取同事、朋友、群众的意见,绝对不能单听信某些“知己”,某个“朋友”的一方之谈,不能只听得进表扬、恭维的顺耳话,听不进让你脸发热的逆耳之言。要做到“闻过则喜”,而不能“闻过则怒”,“闻过则恨”。

腰要正。脚不正则行不正,行不正就会走错路、走弯路、走岔路或走进死胡同或步入泥潭不能自拔。脚不正就会踏破“知己”门砍而不识群众家门,就会躲进“小屋”成一统,不管群众“冬”与“秋”。脚不正就会一脚深、一脚浅,一脚高、一脚低。走路不稳水难端正。作为校长不能穿水冰鞋,也不能穿旱冰鞋,必须穿母亲纳的千层底(鞋)。只有“站得稳、行得正”,才能做好工作,才能提高学校管理实效。

人不在高,有德则名,理不在深,贵在公平。“公”为德,“平”为贵,就是每一位校长要遵循的原则。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校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公正无私,堂堂正正,端平手中这碗水,做一名合格的带头人。要记住:领导,就是领先一步,导人一酌;要做行动的楷模,团结的典范,师生的公仆,业务的领头人;要树立大局意识,抓住牵动全局的工作、事关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出自己的奉献。


感谢爱秋色圈支持、感谢管理员的推荐!
感谢草根青葱校园栏目、感谢择文编辑!向你们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