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咒句偈疏解》第二会释尊应化会(188—196))
(2024-05-31 04:34:23)
标签:
杂谈 |
第二会 释尊应化会
十方无尽常住圣一切护法大明灯
折摄二门巧施度金刚密迹化众生
(一八八)乌合牛
【译】乌合牛者,警觉一切。
【释】乌合牛者,观音咒经,乌合牛 当唵。尊胜咒经:唵,或云呜吽。如意咒经:乌唵作唵,虎合牛 作吽。护国经云:唵是遮那如来,置顶上放白毫光。般若理趣释云:唵字三身义,无见顶相义,本不生义,如来毫相功德义。文殊品云:唵者觉悟义,觉悟三乘一乘四圣法故。诸咒部云:唵是引生义,谓三身如来,五字佛母,引生一切功德法门也。教王经云:唵是毗卢字种,吽是阿閦字种。施食经:吽者,警策义,降魔义,出生义,拥护义,除灾义,详如略出念诵。
【颂】毗卢顶上白毫光发聋振聩惊痴氓
一切含识皆觉悟 趣向无等菩提场
【解】这是楞严咒的第二会,第一句乌合牛,就是那个「唵」字;乌合牛 就是那个「吽」字。这个「唵」字意思是很多的,有这个引生义,引生一切的功德;有降伏义,降伏一切的天魔外道;拥护义,拥护一切的正法;有三身义,这个法身、报身、化身都具足。
所以一念这个「唵」字的时候,鬼神听见这个字,都要合掌恭敬,就都要听这种的命令;谁若不听的话,那就会受惩罚。所以这个「唵」字也就好像皇帝的诏书一样,这文武百官见了诏书来了,都要跪那个地方,迎接这个诏书,迎接这个圣旨。你念这个「唵」字也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唵」字,这是一种功德的成就。你有了修行、有功德,念这个「唵」字,就非常有感应。若没有功德的,你念什么也没有功效。所以修行最要紧就是要有功德,要有道德;道德不够,你修什么法,譬如这个法最灵,最快就成功了,可是你没有功德,你用这个法,会招来飞灾横祸。为什么呢?就是那护法善神不佩服你。不佩服你,你诵这个咒想支配他,他就不受支配。所以我们修道根本的条件,就要注重道德,注重品德,注重这个思想要有慈悲喜舍之心。
这第一句偈颂说的「毗卢顶上白毫光」:这毗卢顶有一种白毫光,这白毫光的光中又能说法,教化无量的众生。其中这个声音有云雷音、大云雷音,有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有种种的妙音来演说法,所以你不听的也要听,不想要接受这种法,也要接受这种法。所以说「发聋振聩惊痴氓」:把这个愚痴的众生都惊醒了,求名的也知道求名没什么意思了,求利的也知道求利没什么价值了,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那么这样子一发聋振聩,令他们都觉悟了。所以「一切含识皆觉悟」:含识也就是众生的一个别名,也就是所有的众生。所有众生听见这种法音,都觉悟了。
「趣向无等菩提场」:趣向这无上正等正觉那种的菩提道场,得到这种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这三不退,得到这个不退转。这是第一句。
(一八九)唎瑟揭拏
【译】押领一切部众。
【释】唎瑟者,尊胜云:铁瑟咤敌,梵云智光安住,消灾云,底瑟姹,翻安住,百字咒云,谛瑟札,翻云愿金刚萨埵安住于我。施食经,阿瑟咤,翻云无比光炬,金刚法部也。揭拏,或云葛葛拏,誐誐曩,翻虚空藏,宝部法也。
【颂】智光安住无见顶金刚宝部众菩萨
其中上首虚空藏 率领诸神护正法
【解】第二句唎瑟揭拏。这个唎瑟翻译「智光安住」,所以说「智光安住无见顶」:安住在这无见顶相上。「金刚宝部众菩萨」:这是金刚宝部里边所有的菩萨。「其中上首虚空藏」:那么这个上首菩萨就是虚空藏菩萨。「率领诸神护正法」:他率领一切的护法善神来护持佛的正法。我们诵持楞严咒,若明白它这个道理了,那么就容易发菩提心,容易生一种信心。那么我解释这个楞严咒,每一句用四句很浅显的话来形容它,也就是希望人看了,能对这一句咒文的大意会明白一点。那么明白这个大意了,再能常常受持读诵,就会得到这个三昧相应的智慧。
(一九)般剌舍悉多
【译】押领一切部众。
【释】般剌,即般若波罗六度中,智度究竟法也。华严云:菩萨以般若波罗密为母。论云:即为菩萨母亦为诸佛母。以般若波罗是觉菩提。初资粮,名义,嗢钵罗,此云青莲华。诗云,青莲喻法微,此即莲华法部。舍悉多,即苏悉地,瑜伽念诵云:苏度,翻善哉。尊胜云:悉帝,悉提秫底,悉陀、悉达并翻成就,成就一切义利也。合上苏字,谓善圆成,善能圆就一切愿心,善能完满一切事理法益也,此即羯磨成就法部。
【颂】智度究竟诸佛母莲华法部微妙玄
善哉成就众胜业 直抵宝所实施权
【解】这一句楞严咒是一百九十句。般剌也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翻译到中文是智慧到彼岸。用这个智慧你能到彼岸,《华严经》上说:「般若波罗蜜是为一切菩萨之母。」既然说是一切菩萨之母,也就是一切诸佛之母。你能以有智慧,就能到彼岸;能到彼岸,才能了生死、脱轮回。所以这一句咒文的意思,就是你用这种智慧之度可以到了究竟涅盘的彼岸。所以才说「智度究竟诸佛母」。这种法是诸佛的一个母体。
「莲华法部微妙玄」:这是属西方部的莲华法部。这种法微妙不可思议,玄之又玄,妙中之妙,所以说微妙玄。
「善哉成就众胜业」:舍悉多又叫苏悉地。这翻译叫「善圆成」,善能圆成一切众生的善业;善能圆成一切众生的殊胜业;善能圆成一切众生的愿望,达到众生的目的,得到究竟的涅盘。所以说「善哉成就众胜业」。一切的胜业都可以成就。
「直抵宝所实施权」:这种法门是一种究竟的法,不是二乘的那个化城——变化的城。这是一个究竟的宝所。到了宝所,一切的宝贝你愿意拿多少就拿多少,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施权,佛说法都是为实施权,为这个实教的菩萨先说这个权教的法,然后再开权显实,度人到究竟宝所的这种法门。所以你持楞严咒,这种的力量和功德是说不能尽,没有法子可以说得完的。这是第一百九十句。
(一九一)萨怛他
【译】我等天仙今当敬礼如来大佛顶咒。
【释】萨怛他,翻「诸佛」。
【颂】我等天仙礼佛顶恭敬供养诸圣贤
修福增慧忏业障 求生西方极乐乡
【解】萨怛他,这是第一百九十一句了,这一句是说一切的天仙,都要礼敬如来的大佛顶咒。这一切天仙都要拜楞严咒,所以说「我等天仙礼佛顶」:我等就一切天仙说的,都要顶礼如来的大佛顶这个神咒。
「恭敬供养诸圣贤」:我们又要恭敬,又要供养这一切的十方诸佛和贤圣僧;我们也要增加我们的智慧,忏悔我们的业障,所以我们才礼这个大佛顶咒,顶礼这个楞严神咒。
「求生西方极乐乡」:我们也愿意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极乐那个乡村,也就是究竟快乐的那个诸佛常寂光净土。我们都愿意到那去。
今天晚上这两个首偈颂是这样的,可是我还是在这闭着眼睛讲的。你们是睁着眼睛听的。我或者讲错了,或者哪个字写错了,或者我念错了,你们要老老实实地告诉我。我不希望我们所讲出来的法,其中有错误的地方,所以你们各位要是注意的人,一定知道我讲得对,或者不对。要不注意的人你在那睡觉呢,那当然也不知道我说什么。其不会中文的人,不会听国语的人,那愈听愈觉得没意思,愈听愈着急,什么时候能讲完呢?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得到解放呢?所以在那就很着急的。今天晚间这个楞严咒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
(一九二)伽都瑟尼钐
【译】嗡。警觉一切押领一切部众、善圆成我等天仙、今当敬礼如来大佛顶咒。
【释】伽都瑟尼钐,翻「无见顶相」,此即佛顶首楞严咒,佛部法也。
【颂】无见顶相首楞严中央佛部救倒悬
毗卢遮那遍一切 是故常在你我间
【解】楞严咒的第二会,第一百九十二句;这句咒文就叫伽都瑟尼钐,翻译成中文就叫无见顶相。既然无见为什么又有相?各位想一想,无间怎么还会有相?这个不是无见,而是无不见。没有见的人说:「我没见呢!」这不包括你。为什么呢?这个无见是没有五眼的人不见,你要是有五眼的人,就无不见。
五眼是什么?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这是五眼。这五眼有几句偈颂说得很好,我不妨今天念给你们各位听一听。要念错了你要随时告诉我,因为我也是一个发狂的人,这万佛城是狂者之居。怎么说发狂的人呢?人家不敢说的话我要说;人家不敢做的事情我要做。你说这要不是狂,怎么会这样子不怕得罪人?不怕人不高兴?这样一来不要紧,就叫出一个疯道人来。这于果空更狂,狂得离谱,他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自己姓愚(于),是不愚?他都不知道了。你看狂到这个样子上。
这五眼的偈颂就说:
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
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真空;
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
「天眼通非碍」,天眼是通的,它没有障碍,你就有障碍的东西也障碍不住它。它可以从这个墙里看到墙外边去,从墙外边又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去。以前这位文健法师说,他有个中良法师是发狂的,说一看能看一千里,那还是有限度的。一千里算个什么?人家那看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上庵摩罗果,就像看这个庵摩罗。有人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庵摩罗果。」。那我告诉你,就像看掌上一个桃子似的,这你明白了?就像看掌上一个苹果似的,就像看掌上一个orange似的,一个橘子一样。因为庵摩罗果是印度的,这不必研究。这不是一个古董,不值得研究。就古董都不值得研究的。你研究它来干什么?古董又有什么用?你拿它吃,吃不下去的。我们众生所需要的就是吃,除了吃的而外别的有什么用?你保存它,保存它还要挂着它,还要惦着它,还要想着它,多费脑筋!头发为什么白的?就是保存古董保的。你们都不知道呢!还拿那个当宝。宝什么?这才没有用呢!所以那些古董都应该砸碎了它,让它变成地水火风,各归本位。
这又有一个讲法,天眼它看什么都无障碍的,它看,根本就没有这个墙壁,没有一个树木,通的嘛!到处都是虚空,这是一个讲法。这个肉眼它什么有障碍的东西,它看得见。那说是不是我们这两个肉眼,不是的。另外又有两个肉眼,不是两个,另外这个肉眼是一个,天眼也是一个,不是两个,通通是在一起是五个,所以不像我们这一对一对的眼睛。它那只有单独的,没有partner。这是一个肉眼,一个天眼。
「法眼唯观俗」,法眼是观法的,观一切诸法空相的。那舍利子是诸法空相嘛,就是那个空相。法眼观俗谛的理的。俗谛就是所有一切山河大地、房廊屋舍;一切的法的成就,一切法的表现,它都可以看得出来。
「慧眼了真空」,这个智慧之眼是看究竟诸法实相、彻法底源,是无不明了,所以说慧眼了真空,慧眼是观这个真空的。这俗谛就是个「有」,真谛就是「空」,这叫空有不二,能分别得清清楚楚的。
(小孩名达摩跑上来)哎!你跑来干什么?你也来想要出家吗?慢慢的,慢慢的,不要这么快,达摩。那个叫菩提,一个菩提,一个达摩。你看菩提达摩(祖师)都跑到达摩镇来了。我早就给你预备好地方了,等着你。知道吗?这个两个名字都是我取的:一个菩提,一个达摩。
「佛眼如千日」,这个佛眼放大光明如千日,好像一千个太阳那么光明,那么亮。
「照异体还同」,这个森罗万象一切的诸法,照的不同,但是它的本体可同了,都same体还同。这叫: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一本无量,无量一本,因为有这个[五眼],才能无所不见。如果不是能见的话,为何说出这名字来?各位再研究,当然是有见。我这个讲法,相信没有敢说这种狂话,没有人敢说这个无不见。就这一句,无见无所不见,如果不这样讲的话,那这无见顶相简直是骗人了。各位想一想,我们研究逻辑学。无见顶相,既是没有看见,怎么一个名字来?这岂不是骗人?无见顶相凡夫不能见,然而圣人却可以看见。因为圣人可以看见,所以有这个名字:[无见顶相]。我今天晚上讲这一句经,已经够了。不需要多讲,多讲都是陪衬。你记得这个意思,就懂得《楞严经》了。
[无见顶相首楞严],首就是第一件事情,楞严就是定,定了还有什么话说?
[中央佛部救倒悬],中央是毗卢遮那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报身是卢舍那佛,化身就是千百亿释迦牟尼佛。中央佛部要来拯救众生的倒悬。救倒悬又要盂兰盆,盂兰盆是梵语,怎么样叫倒悬?一个人脚朝上,头朝下吊起来,所吃的东西都要吐出来,你看这辛苦不辛苦?本来吃了东西要大小便,现在不自在了。这叫倒行逆施。
[毗卢遮那遍一切],毗卢遮那佛遍一切处,无在无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他不在,因为他遍一切处。
[是故常在你我间],你我他都在毗卢遮那佛法身所照遍之中。可是我们却没有看见毗卢遮那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无见顶相。我们现在是凡夫,没有见到佛的法身,这是很苦恼的。
(一九三)虎合牛都卢雍
【译】各领镇中。
【释】虎句。先约三身。五字总一唵字。唵含三义。谓婀。乌。莽。即法。报。化。三身。一切佛法。皆从此出故。字母释云:恶者。诸法远离。不可得义。闇者。诸法边际不可得义。奥者。诸法化生不可得义。虎合牛。即乌合牛 。唵也。都嚧雍。即妸。乌。莽。亦一唵义。教王经。吉祥仪。并云:唵。哑。吽。是总持真言。唵即毗卢。哑即弥陀。吽即阿閦。次。约五佛。虎即鸟哑。弥陀字种。合牛 。吽也。阿閦。字种。都者。恶自迦也。成就字种。嚧者。啰也。宝生字种。雍者。斛也。毗卢字种。以此冠于首者。三部五部咒法。皆此引领。法界三宝圣贤皆此出生故。一字佛顶经。虚空藏仪。苏悉地法。并云:唵合牛 尔娜职。稽召佛部种族。唵吽阿嚧力。请召莲华种族。唵吽跋日啰侄力。请召金刚种族。
【颂】总持真言唵哑吽毗卢弥陀阿閦东
法报化身三大义 十方贤圣从此生
【解】虎合牛就是吽,又有的说是那个唵。不论唵吽,吽唵,唵吽,吽唵,哪一个字都有它的意思,不是一样。总而言之,这个咒文是千变万化的,你说它这样,它又那样;你说它那样,它又这样了。你说它是红色的,它又变成黄色的了;你说他是黄色,他又变成白的。怎么搞的?变戏法了嘛!怎么搞的!这就叫不可思议——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口欲言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又不知道了。今天这关不少!口欲言而词丧,心里想说话,这言词没有了,死亡了;心欲缘而虑亡,心里想一想它,但是你这个思虑没有了。怎么样想呢?没有法子想了,这就叫不可思议——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
虎合牛 都卢雍,这虎合牛 ,翻译成总持的真言。这个虎合牛 ,也可以说是唵,也可以说是吽,所以下面说是唵哑吽,有的人说是唵哑吽,有的人念唵哑吽。这个哑是哑巴的哑,但是可不是个哑巴,你们不要认错字了,说唵哑吽那一定是个哑巴!那就弄错了。唵哑吽这三坛身口意三业清净,你一念这个唵哑吽,这就好像你造一个楞严坛似的,庄严清净,这个三字就成坛,所以唵哑吽。唵,就是毗卢遮那佛的字;哑,就是阿弥陀佛;吽,就是阿閦佛,就是消灾延寿药师佛,所以你一念这个唵哑吽三念成坛。
这个咒,你放焰口也念唵哑吽,又有念唵哑吽,啰质哇,拿钱哑,吽!拿钱就是给我钱,这放焰口。唵哑吽,拿钱哑吽,真灵啊!念得真好!哦!这个念得声音又洪亮,出汗他也不懒惰,念了一身汗。这真卖力气,这个法师。哎!我不会拿钱哑吽,所以也就不能去放焰口。这说「总持真言唵哑吽」。
「毗卢弥陀阿閦东」,毗卢是中央,弥陀是西方,阿閦佛就在东方。
「法报化身三大义」,这又是法身,又是报身,又是化身。这一个吽字就有这三种意思。又有报身意,前几天已经讲过了,又有应身意,这个意就很多了。
「十方贤圣从此生」,所有的十方佛、菩萨、罗汉,这些个圣人都修过这个法,都从这个法生出来的。
所以各位啊!修佛法要有五个条件才能真正修习佛法。五个什么条件呢?我现在很坦白地,很老实地,实实在在地和盘托出。我把我这个五个条件告诉你们,你们要是修法的人抱定这五个条件、五个宗旨修法,绝对会成功的。什么呢?说:「师父你快讲,我等不了了。」你等不了了,我也不愿意说。「啊?又不愿意说!」但是你等不了了,我又不得不说。
第一,很简单,你都知道。不要我告诉你,你已经知道了。就是不争,什么也不争。不和人争名,不和人争财、色、名、食、睡,都不和人争,和谁也不争。办得到吗?你说:「这个怎么可以?」那你怎么可以修佛法?
第二个不贪。什么也不贪,也不贪财,也不贪色,也不贪名,也不贪利,也不贪吃,也不贪睡。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把它断了,不贪了。谁说我好,我也不生烦恼,也不欢喜;谁说我不好,也不生烦恼,也不生欢喜,无动于衷。能不能这个样子?做得到吗?我常说几句话,你们有听过的,也有没听过的:
认命要知足,烦恼一概除;
声色也不好,名利更不图;
你瞪没看见,骂我把你服;
打我忙轨倒,光笑不会哭;
人间也未有,世上我不出;
西方真衲子,怀揣摩尼珠。
就要这样子,做得到吗?说:「我做得到,我是先听一听,我只听着。」这第二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不求。什么也不求:也不求名,也不求利,一切无求;一切不贪;一切不争,这第三个了。
第四个,不自私。不要什么事情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其他人。
第五就不自利。不要尽利益自己而忘了利益他人。
有这五个条件修什么法都会成功的,这五个条件不具足,那你要学一学。
(一九四)瞻婆那
【译】各领镇中。
【释】瞻婆者。即瞻卜。或苦末罗。此云金色。黄花树也。树形高大。金翅鸟居。喻佛为大圣贤所止。法身香遍沙界。瑜伽仪。昝的罗。翻月。文殊赞佛云:住是最后身。永作人中月。又目首菩萨颂曰。亦如净满月。普照于大地。佛福田亦然。一切处平等。那者。无上义。佛宝无上故。连上婆那者。字母释云:转去热恼。得清凉故。总称遮那佛也。
【颂】金色黄花树形高大鹏鸟居佛圣道
法身香遍恒沙界 不退菩提乐逍遥
【解】我们天天找法,想要学这个妙法,等这个妙法现前的时候,不认识这个法,不认识所以就当面错过,交臂失之。这个楞严咒每一句都是妙法,每一个字都是三昧,就因为我们人不了解,也不知道它的尊贵,也就好像人不认识金子,以为黄铜就是金子。这个楞严咒,你要诚心诵持它,常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来护持你,但是你要诚心,要拿出真心来诵持,没有真心没有诚心,这是没有感应的。
这一句咒文叫瞻婆那,是一百九十四句,就快到两百句了。这一句咒文,翻译是一种金色黄花的树,这是一个譬喻,譬喻什么呢?譬喻这大鹏金翅鸟住在这个树上,佛说这种楞严的妙法也和这个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这个法是最高的,是一切圣贤的住处,所以说「金色黄花树形高」。
我一念错了,你们告诉我。说这个树是黄金色,是金色或是黄色的,这个树比一般的树都高。因为这个样子,所以那个「大鹏鸟居佛圣道」。这个大鹏金翅鸟就住在这个树上。那么佛和一切圣众也都住在这个楞严的法里边,犹如那个大鹏金翅鸟住到这个最高的树上一样的。
「法身香遍恒沙界」,佛的法身无在无不在,遍满一切处。所以说「不退菩提乐逍遥」,修这个楞严法永远都不会退失这个菩提心。这个世界上要是一个人也不念楞严咒,那时候法就没了,法没了,妖魔鬼怪、天魔外道就要横行了,要出现于世了。你要有一个人念楞严咒,这天魔外道、妖魔鬼怪他们都不敢出来,因为这个楞严咒就是降伏他们的,这是楞严咒的力量。还有,我们要能会念楞严咒,天天受持楞严咒,在七世之中都可以有作员外的福报,也就是太平绅士,或者作最有钱、有地位那样的人,有大势力的,在七生中都是这样子。所以你要求人天的福报应该念楞严咒,你要求圣人的福报也应该念楞严咒。
(一九五)虎合牛都卢雍
【译】各令加护。
【颂】真言咒力妙难思三昧加持念在兹
热恼变为清凉散 无上佛宝常护之
【解】这说「真言咒力妙难思」,这个楞严咒是不能揣测,不能思想的,所以是妙难思,你思想达不到的。「三昧加持念在兹」,这个咒就是一种三昧的力量来加持。你持咒,就得到三昧的加持。念在兹,你要念兹在兹的,不要常常打妄想,念在兹,你要能这样受持,热恼变为清凉散了,得到清凉了。清凉这个药散一样的。「无上佛宝常护之」,这无上的诸佛的佛宝时时刻刻他都护念你,就是常加持你,令你发大的道心。这一句咒,虎合牛都卢雍,是一百九十五句。那么再有一天就讲到二百句上。各位!对这个楞严咒可要特别特别注意。每一个人要都能把楞严咒学会了,那就是正法住世,那就是拥护佛教,所以楞严咒是妙难思。
问:如果我们持咒的时候,那个发音念得不准,有没有关系?
答:以前有这么一个老修行,这个老修行真是老修行,什么时候也不闲着。干什么呢?就持一个咒。这个咒是什么咒呢?你们大家都知道这个咒,就是六字大明咒。可是这个老修行他就自己杜撰,也没有请教这个咒怎么念。他有请教过,他记忆力不太好,所以人教他:唵——这个口字边一个奄,就念唵;那个口字又加上一个麻字嘛,就念麻;口字加上一个八字还念八;口字加上一个米字,还念米;那口字加上一个牛字嘛,他大概想也就一定念牛了。于是乎,他就念唵嘛呢叭咪牛,唵嘛呢叭咪牛,唵嘛呢叭咪牛,这个念得非常诚心,非常的有兴趣,又有力量,真是那牛的力量就出来了。不但他念,每一天他念一百万句这个唵嘛呢叭咪牛。那么一百万句,用这个念珠念也很费事的,他就数了一百万粒黄豆,念一句拿过来一粒黄豆,那这就没有错了,念一句拿过来一粒黄豆,这么念呢!念来念去的你说真念得灵了,念得黄豆自己会跑过去了,不需要他自己拿了。念一句唵嘛呢叭咪牛,喔!这牛就跑过来了,啊!自己会跑了,那么这样念来念去的,念得这个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红色红光,这个都是五光十色地在这笼罩着他,笼罩着他,他越念越高兴:这个真好玩,你看,这黄豆自己会跑路,自己会从这边就跳到那边去了。他也不知道这是咒灵了,把这个黄豆念得活了,自己会跑路。那么有一天哪,就有一个老修行,一看,这个山上有一股紫气冲天,这个紫光缭绕,这一定有一个老修行在这修行。于是乎,就到他这个茅棚里来了。他住了一个很简陋的一个小茅棚,到这一看,喔!他在这耍戏呢,在这个地方,念唵嘛呢叭咪牛,这黄豆就自己跳。他听着听着,然后这老修行把这一百万的这个唵嘛呢叭咪牛,牛完了。牛完了,这个老修行说:「你念个什么啊!」他说:「我念的六字大明咒。」他说「你念的是怎么念的?」说:「我念的唵嘛呢叭咪牛嘛!」这个老修行说:「你念错了,这不是唵嘛呢叭咪牛啊」「那念什么?」「那念唵嘛呢叭咪吽。」哦!这回他就念唵嘛呢叭咪吽,可是这一吽怎么样呢!这豆子不动弹了。啊,吽不动了!吽不动,他就说:哦!你看我念唵嘛呢叭咪牛,我这个豆子会自己跑,念唵嘛呢叭咪吽,豆子不理我了,不动。这我还是念我的唵嘛呢叭咪牛算了。那么由这一个老修行呢,他本来不认识那个字,也就念唵嘛呢叭咪牛,反而成了三昧了,所以这一切唯心造。你念错了,你不是故意要往错念,那不是你的过错,没有关系。你只要拿出诚心,你念错了,它一样有感应,因为那咒神他知道你不是马马虎虎的,在那个地方不正经念,那也一样有感应。懂了吗?我讲这么多道理,都是答复你这个问题的。
(一九六)悉耽婆那
【译】各令加护。
【释】悉躭婆者。一云悉陀。唐言顿吉。诸吉祥法。悉皆具足。智论。翻成利。持明藏。悉帝。瑜伽念诵仪。悉地。并翻成就。西域记。萨婆悉达。唐言一切义成。略出云。摩诃悉陀。翻曰众所称赞。又梵云。悉昙啰。
【颂】悉皆具足吉祥法无尽宝藏总含摄
成就种种波罗蜜 端然正坐紫莲华
【解】「悉皆具足吉祥法」:你想要一切都吉祥,你念这一句咒——悉耽婆。
「无尽宝藏总含摄」:这个无尽宝藏总含摄,这吉祥法,一切都如意吉祥。这里边有无尽宝藏那么多,包含着那个吉祥如意的那种力量是很大很大的。
「成就种种波罗蜜」:你想要求什么就得什么:所谓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子女就得子女。这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成就种种波罗蜜,都能到彼岸。
「端然正坐紫莲华」:这位菩萨常常坐在一朵紫莲华上来帮助一切的众生。
十方无尽常住圣
折摄二门巧施度
(一八八)乌合牛
【译】乌合牛
【释】乌合牛
【颂】毗卢顶上白毫光
【解】这是楞严咒的第二会,第一句乌合牛
(一八九)唎瑟揭拏
【译】押领一切部众。
【释】唎瑟者,尊胜云:铁瑟咤敌,梵云智光安住,消灾云,底瑟姹,翻安住,百字咒云,谛瑟札,翻云愿金刚萨埵安住于我。施食经,阿瑟咤,翻云无比光炬,金刚法部也。揭拏,或云葛葛拏,誐誐曩,翻虚空藏,宝部法也。
【颂】智光安住无见顶
【解】第二句唎瑟揭拏。这个唎瑟翻译「智光安住」,所以说「智光安住无见顶」:安住在这无见顶相上。「金刚宝部众菩萨」:这是金刚宝部里边所有的菩萨。「其中上首虚空藏」:那么这个上首菩萨就是虚空藏菩萨。「率领诸神护正法」:他率领一切的护法善神来护持佛的正法。我们诵持楞严咒,若明白它这个道理了,那么就容易发菩提心,容易生一种信心。那么我解释这个楞严咒,每一句用四句很浅显的话来形容它,也就是希望人看了,能对这一句咒文的大意会明白一点。那么明白这个大意了,再能常常受持读诵,就会得到这个三昧相应的智慧。
(一九)般剌舍悉多
【译】押领一切部众。
【释】般剌,即般若波罗六度中,智度究竟法也。华严云:菩萨以般若波罗密为母。论云:即为菩萨母亦为诸佛母。以般若波罗是觉菩提。初资粮,名义,嗢钵罗,此云青莲华。诗云,青莲喻法微,此即莲华法部。舍悉多,即苏悉地,瑜伽念诵云:苏度,翻善哉。尊胜云:悉帝,悉提秫底,悉陀、悉达并翻成就,成就一切义利也。合上苏字,谓善圆成,善能圆就一切愿心,善能完满一切事理法益也,此即羯磨成就法部。
【颂】智度究竟诸佛母
【解】这一句楞严咒是一百九十句。般剌也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翻译到中文是智慧到彼岸。用这个智慧你能到彼岸,《华严经》上说:「般若波罗蜜是为一切菩萨之母。」既然说是一切菩萨之母,也就是一切诸佛之母。你能以有智慧,就能到彼岸;能到彼岸,才能了生死、脱轮回。所以这一句咒文的意思,就是你用这种智慧之度可以到了究竟涅盘的彼岸。所以才说「智度究竟诸佛母」。这种法是诸佛的一个母体。
(一九一)萨怛他
【译】我等天仙今当敬礼如来大佛顶咒。
【释】萨怛他,翻「诸佛」。
【颂】我等天仙礼佛顶
【解】萨怛他,这是第一百九十一句了,这一句是说一切的天仙,都要礼敬如来的大佛顶咒。这一切天仙都要拜楞严咒,所以说「我等天仙礼佛顶」:我等就一切天仙说的,都要顶礼如来的大佛顶这个神咒。
(一九二)伽都瑟尼钐
【译】嗡。警觉一切押领一切部众、善圆成我等天仙、今当敬礼如来大佛顶咒。
【释】伽都瑟尼钐,翻「无见顶相」,此即佛顶首楞严咒,佛部法也。
【颂】无见顶相首楞严
【解】楞严咒的第二会,第一百九十二句;这句咒文就叫伽都瑟尼钐,翻译成中文就叫无见顶相。既然无见为什么又有相?各位想一想,无间怎么还会有相?这个不是无见,而是无不见。没有见的人说:「我没见呢!」这不包括你。为什么呢?这个无见是没有五眼的人不见,你要是有五眼的人,就无不见。
(一九三)虎合牛都卢雍
【译】各领镇中。
【释】虎句。先约三身。五字总一唵字。唵含三义。谓婀。乌。莽。即法。报。化。三身。一切佛法。皆从此出故。字母释云:恶者。诸法远离。不可得义。闇者。诸法边际不可得义。奥者。诸法化生不可得义。虎合牛
【颂】总持真言唵哑吽
【解】虎合牛
(一九四)瞻婆那
【译】各领镇中。
【释】瞻婆者。即瞻卜。或苦末罗。此云金色。黄花树也。树形高大。金翅鸟居。喻佛为大圣贤所止。法身香遍沙界。瑜伽仪。昝的罗。翻月。文殊赞佛云:住是最后身。永作人中月。又目首菩萨颂曰。亦如净满月。普照于大地。佛福田亦然。一切处平等。那者。无上义。佛宝无上故。连上婆那者。字母释云:转去热恼。得清凉故。总称遮那佛也。
【颂】金色黄花树形高
【解】我们天天找法,想要学这个妙法,等这个妙法现前的时候,不认识这个法,不认识所以就当面错过,交臂失之。这个楞严咒每一句都是妙法,每一个字都是三昧,就因为我们人不了解,也不知道它的尊贵,也就好像人不认识金子,以为黄铜就是金子。这个楞严咒,你要诚心诵持它,常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来护持你,但是你要诚心,要拿出真心来诵持,没有真心没有诚心,这是没有感应的。
(一九五)虎合牛都卢雍
【译】各令加护。
【颂】真言咒力妙难思
【解】这说「真言咒力妙难思」,这个楞严咒是不能揣测,不能思想的,所以是妙难思,你思想达不到的。「三昧加持念在兹」,这个咒就是一种三昧的力量来加持。你持咒,就得到三昧的加持。念在兹,你要念兹在兹的,不要常常打妄想,念在兹,你要能这样受持,热恼变为清凉散了,得到清凉了。清凉这个药散一样的。「无上佛宝常护之」,这无上的诸佛的佛宝时时刻刻他都护念你,就是常加持你,令你发大的道心。这一句咒,虎合牛
(一九六)悉耽婆那
【译】各令加护。
【释】悉躭婆者。一云悉陀。唐言顿吉。诸吉祥法。悉皆具足。智论。翻成利。持明藏。悉帝。瑜伽念诵仪。悉地。并翻成就。西域记。萨婆悉达。唐言一切义成。略出云。摩诃悉陀。翻曰众所称赞。又梵云。悉昙啰。
【颂】悉皆具足吉祥法
【解】「悉皆具足吉祥法」:你想要一切都吉祥,你念这一句咒——悉耽婆。
后一篇:(二九)南无因陀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