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中品味词人心绪

标签:
杂谈 |

水调歌头·沧浪亭
[宋]苏舜钦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远望碧波千顷、烟笼雾罩,洞庭山色若隐若现。迎着暴风雨后的夕阳,小船劈波斩浪,满载鲈鱼归来。一千多年前,北宋词人苏舜钦见到此情此景,感慨万千。
姑苏城南三元坊附近的沧浪亭,原为五代末年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苏舜钦被劾放废,退居苏州,于此地临水筑亭,因有感于渔父“沧浪之水”而命名为“沧浪亭”。
宋代是苏州园林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新的高峰。南宋范成大的《吴郡志》中开创性地设立了“园亭”一卷,专门对苏州园林进行了介绍,此后“园亭”一词也渐成了园林的代称。其中,传承至今园名未改,园址核心区未变的,仅有沧浪亭这一处。
当时,叠山、理水、建筑、花木四大造园要素的运用已趋于成熟,善于以宋画中写意山水的手法营造山林意境,沧浪亭便是“积水弥数十亩,傍有小山,高下曲折,与水相萦带”的山水呼应之景。
词人尹洙游览沧浪亭时,也曾写下一首《水调歌头》,与友人苏舜钦相和。词中写道:“晚秋里,烟寂静,雨微凉。危亭好景,佳树修竹绕回塘。”深秋时节,沧浪亭内烟水寂静,细雨微凉。园中山水相映,青树翠竹之间,自有江南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