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李白的行程,就令我们惊叹不已
(2023-10-18 05:43:32)仅李白的行程,就令我们惊叹不已
李白在武则天统治的大唐帝国长到五岁。
他五岁那一年,武则天去世,李白随父亲从碎叶到蜀中。
二十年后,李白离家,独自仗剑远行,一步步走成了我们熟悉的那个李白。
那时候的唐朝,已经进入唐玄宗时代。
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仅李白的行程,就令我们惊叹不已。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李白诗歌里的纵深感。
他会写“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也会写“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假如他是导演,很难有一个摄影师,能跟上他焦距的变化。
那种渗透在视觉与知觉里的辽阔,我曾经从俄罗斯文学——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里领略过。
但他们都扎堆于十九世纪,而至少在一千多年前,这种浩大的心理空间就存在于中国的文学中。
虽然杜甫也是一生漂泊,但李白是从千里霜雪、万里长风中脱胎出来的,所以他的生命里,有龟兹舞和西凉乐的奔放,也有关山月和阳关雪的苍茫。
他不会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感到忧伤,不是他的生命中没有困顿,而是对他来说,这事太小了。
他不像杜甫那样,执着于一时一事。李白有浪漫,有顽皮,时代捉弄他,他却可以对时代扮个鬼脸。毕竟,那些人、那些事,在他看来都太小,不足以挂在心上或者写进诗里。所以,明代的江盈科在《雪涛诗评》里说:“李青莲是快活人,当其得意,无一语一字不是高华气象……”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