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古称元日、元旦。《说文解字》解释“元”为“始也”,万物的开始;解释“旦”为“明也”,天亮的意思,这个字就是一幅画,东方喷薄的太阳出了地平线。好了,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个天亮。问题来了,苏子《赤壁赋》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太阳朝升暮落,亘古就有,哪一天才是第一个天亮?元旦是农历年的第一个日出,就是大年初一。这个大年初一,其实不等到日出,是从子时,就是头天晚上十一点到当日凌晨一点算起。我们现在把公历的1月1日叫元旦,是辛亥革命以后,引入公历才开始的事情。“元旦”两个字送出去以后,我们就把大年初一叫春节。当然春节也可以是广义的,广义到一个长假或者到元宵前,甚至是整个正月。
凡有中国人,皆要挂春联。春联是前一晚贴好的,但为的是大年初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旧符”说的就是春联,春联是从桃符演变过来的。押韵是各种文字都可以具备的美感,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写诗歌,但只有中国的方块字才有对联的工整美。在中国的帝王中,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排不上号,但因为创造了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而名垂青史。我小时候,过年之前,乡亲们都拿了红纸来请爸爸写对联。红纸见缝插针地在地上摊开,我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把它们凑成自己的一对。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断句相同,这些规则是不难的。难的是分上下联,上联仄声结尾,下联平声结尾,爸爸说,先抑后扬,先苦后甜,这是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