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到蚊子叮咬,先别急着“报仇”

(2022-09-27 05:51:55)

看到蚊子叮咬,先别急着“报仇”

作者:陈雪

夏天是一年一度被蚊子吸血的“黄金季”,夏天的其他方面有多美好,蚊子的存在就有多让人气恼!其实我们不是舍不得那一口血,实在是这帮“强盗”吸着血还“嗡嗡嗡”聒噪个不停的嚣张气焰太让人愤怒。而被叮后的奇痒更是难熬,若是运气不好,碰到个“毒”蚊子,还可能肿起一大片。

蚊子包的大小跟蚊子“毒性”的强弱有关系吗?不同血型的人对蚊子的吸引力各有不同吗?

蚊子包的型号因人而异

我们经常说“被蚊子咬了个包”,其实严格来说,这个“咬”字用得并不准确,因为蚊子没有牙齿,并不能完成“咬”这个动作。蚊子吸血时,是将刺吸式口器刺进人的皮肤,并在吸血的同时分泌唾液来防止血液堵塞口器。蚊子的唾液中含有能够抑制血管收缩、血液凝结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种化学物质。这些注入人体的“蚊子口水”,会引起我们局部皮肤的变态反应,最终引起瘙痒和局部炎症反应。

因为每个人免疫系统的强弱不同,所以对蚊子叮咬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可以毫无反应;大多数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风团,并伴有瘙痒;而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在被蚊子叮咬后,会出现超乎常人的反应,如水疱、斑块、瘀斑、肿痛等,并且要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消退。

另外,搔抓也会引起更严重的变态反应。因此,蚊子包越抓越痒、越抓越大、越抓好得越慢。

蚊子也欺生吗

有些人到郊外游玩,被叮咬之后会出现比被本地蚊子叮咬后包更大、更痒、更多的情况,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一种说法——野外的蚊子更“毒”!还有些北方人发现,原本在家被蚊子叮一下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怎么去了一趟南方,胳膊上、腿上全是大包?是不是在南方湿热环境下生长的蚊子“毒性”更强?

其实这些包未必都是被蚊子叮咬出来的。因为有很多节肢动物都会通过刺吸血液的方式让我们的皮肤产生类似的反应,而在当地长期生活的居民,因为经常被叮咬,已经产生了免疫能力,出现了脱敏现象,被叮咬后不会再有明显反应。而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对当地的昆虫还没有生成免疫力,就会在被叮咬后出现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的症状。

O型血最招蚊子?其他血型表示不服

对于蚊子更喜欢哪种口味的血,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其中的“血型论”就认为:O型血最招蚊子,A型血最不受欢迎。其实这个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自然》杂志曾有研究指出,蚊子叮咬人类是因为喜欢人类身上的味道。蚊子的触角中包含气味受体蛋白,这些蛋白能够识别人们身体散发出的不同气味。而每个人身上的气味是受基因控制的,这也是有的人招蚊子、有的人不招蚊子的原因,这种差异跟血型毫无关系。既然是否招蚊子与基因有关,那么招蚊子的人是无法减弱自己对蚊子的吸引力的,只能采用物理防护和化学驱蚊的办法避免被叮咬。

看到蚊子叮咬,先轰走再“报仇雪恨”

如果恰好发现蚊子正在自己的皮肤上吸血,应该立刻血刃“仇蚊”快意恩仇,还是将其“驱逐出境”后再从长计议?

据报道,美国一位妇女拍死正在叮咬自己的蚊子后,蚊子携带的致病真菌从其皮肤上留下的微小创口进入她的体内,导致真菌感染,最终不治身亡。当然这只是个案,一般来说,蚊子在吸血时突然被人拍死、口器还来不及拔出的话,留在皮肤内的口器作为异物,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加重局部的变态反应,使瘙痒和肿痛更严重。所以,安全起见,如果发现了正在吸血的蚊子,最好先轻轻将其轰走,在解除安全警戒之后再追踪灭杀,而不是直接一巴掌将其拍死。

一时之痒可以忍,被传染疾病才危险

被蚊子叮一下,除了失去一些血,更大的危险是:蚊子在刺伤皮肤吸血的同时,还会传播多种疾病。

在我国,比较常见的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疾病是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可以在蚊子体内存活并增殖。蚊子吸血时刺入我们皮肤的口器、叮咬过程中注入人体的唾液,都可能是导致人类感染疾病的“凶器”。

因此,驱蚊、防蚊是我们夏日的必修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碑帖之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