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介绍词牌《行香子》

(2020-10-09 05:04:38)
标签:

杂谈

三、介绍词牌《行香子》

(一)词牌格律

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音节流美,亦可略加衬字。此调短句多,上下片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前人在句中这一字常用相同的字,尤为别致。音节颇流转悦耳。

此调以晁补之词、苏轼词、秦观词、韩玉词为正体,而韩词一体填者颇少。另外变体有杜安世词、赵长卿词和李清照词。

【定格】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仄中平中,中平仄,中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仄中平中,中平仄,仄平平(韵)。

 

这是以秦观的《行香子》为定格,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有人就说我看的词谱还有许多格式。是的,其实我们可以把此格作为定格,然后用“减韵”的方法,就可以推出其他的格式。“减韵”是为了因情绪变化而减缓速度,使下片有了语速的由慢渐快的变化,是有意的“减”而不是“脱韵”,这也是宋人常用的词创作手法。

 

1、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

【秦观格】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房。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2、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晁补之格】减三韵:

前岁栽桃,(减一韵不变平仄)今岁成蹊。

更黄鹂、久住相知。

微行清露,细履斜晖。

对林中侣,闲中我,醉中谁。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减二韵,中平中仄,平平中仄)

任功名、生事俱非。

衰颜难强,拙语多迟。

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3、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

【苏轼格】《过七里滩》减一韵: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减一韵,中平中仄)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4、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李清照格】《七夕》减二韵: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减二韵,中平中仄,平平中仄)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一霎儿晴,一霎儿雨,一霎儿风。(有衬字)

 

这样我们就得出了:

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

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等四种格律。

 

《行香子》的变格:

 

1、赵长卿64字《行香子》

骄马花骢,柳陌经从。

小春天,十里和风。

个人家住,曲巷墙东。

好轩窗,好体面,好仪容。

烛灺歌慵,斜月朦胧。

夜新寒,斗帐香浓。

梦回画角,云雨匆匆。

恨相逢,恨分散,恨情锺。

 

2、杜安世68字《行香子》

黄金叶细,碧玉枝纤。

初暖日、当乍晴天。

向武昌溪畔,于彭泽门前。

陶潜影,张绪态,两相牵。

数株堤面,几树桥边。

嫩垂条、絮荡轻绵。

系长江舴艋,拂深院秋千。

寒食下,半和雨,半和烟。

 

其实一种是少领字,另一种是把领字放在后两句四言句头而已,这里就不论述了。

这里有种叠字《字字双》的写法也很有味:

赵师侠《行香子》

春日迟迟。春景熙熙。

渐郊原、芳草萋萋。

夭桃灼灼,杨柳依依。

见燕喃喃,蜂簇簇,蝶飞飞。

闲庭寂寂,曲沼漪漪。

更秋千、红索垂垂。

游人队队,乐意嬉嬉。

尽醉醺醺,歌缓缓,语低低。

这种手法一般适合写景表达快乐或写情表达哭泣哽咽方式,这就需要有一定驾驭文字的功底了。

 

(二)《行香子》的句式和节奏

《行香子》是双调,上下片句式相同。一二、四五句均为四言句,二、二节奏。三句为七言句,三、四节奏。结句为“一字逗”领三言三句。全篇多为短句且韵位密集,叶平声韵。节奏轻快而流畅。三、四、七言句式构成而又使用平韵的词牌调,音节是最流美的。又加上两个对称的句子,这就使参差和整齐取得一种调剂,它们的声容态度趋于流丽谐婉。谐婉的曲调,例以隔句或三句一协韵为标准,韵位均匀,又多选用平声韵部的,率多呈现“纡徐为妍”的姿态。

为了表达不同的情绪,所以就出现了宋人在定格的基础上,采取“减韵”的方法,其实是为了“倚声填词”。

一二、四五句在对称的句式上,宋人常用对仗来写,但这里有四对可以写,就需要在写的时候要有个衡量的度了,那里该写那里不该写。三句的三、四结构句式在宋词中,大多都是三个字的领字头带后四字,但这里就不同了,三个字不是领字,这种句式在以后的元曲中大量运用,也是曲突破词在句法上的一个特点。结句的一领三言三句是《行香子》特色的出彩之句。领字多用去声且多为虚字,以下降的声调而引出声调上扬。

 

(三)《行香子》的对仗和结句

我们说过两两相同的句子多用对仗来写,所以《行香子》的开头常用对仗来写。“凤头豹尾”起头用对仗有美感。“燕不双飞”下面的四五句就不要写对仗了,会有重复感。或者四五句用了对仗,一二句就不用,因为一首词中不能太炫目了,要有主次之分。就是同时写了对仗一定要有区分,不能雷同。看秦观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苏轼的“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李清照的“草际鸣蛩,惊落梧桐,”都是对仗开头,一个美丽的开头会让人有继续读下去的愿望。晁补之的“前岁栽桃,今岁成蹊。”开头不美,但四五句用了“微行清露,细履斜晖。”的丽句补上,也是此法。

结句是《行香子》的特色,也是很多词人喜欢写《行香子》的原因。一字逗领三排比句,鼎足对或一对偶加一总结。或同字在中间,或同字在头,让人有炫才的机会。

请看:

例一【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对仗起头)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同字在中)

远远围墙,隐隐茅房。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同字在中)

 

例二【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对仗起头)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同字在中)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同字在头)

 

例三【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对仗起头)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一对偶加总结)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一霎儿晴,一霎儿雨,一霎儿风。(同字在头和中)

 

例四【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对仗起头)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排比句或鼎足对)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排比句或鼎足对)

 

(四)写法与谋篇

在掌握上述《行香子》词谱的规律后,就要开始写作了。首先是在定了你写作的格调后,再开始谋篇。对仗句和结句的主次之分,一首词中只能有一个亮点,不要太花了。写景要有空间和图画感,写情要有层次,或者就要有“趣”在其中,让人玩味。

 

(五)行香子应该怎样写呢?

第一、在立意方面:

1、这个词牌在立意上,可以写两种,一种是说情的,相思之情,这种情在词中的表现方法要喃喃自语的叙述,情很苦,离别之情很深,说情的时候首先要把意境造出来,然后自言自语向人诉说。这样才能符合音节的流美感。这词的特点就是音节流美。如果写生硬的就不符合这个词的特点。

2、题材方面,适合写潇洒,看到的美的东西,大家不妨可以试试。写游玩登山公园等时候的感受,喜欢写婉约的也不妨把这种情怀好好的展现,通过造景造意轻轻地叙述出来。

第二、这首词牌的特点和注意要点

1、上下片起句对仗,音节一定要流美,节奏上要从容整练。

就是语句上要工整。缓缓而来,舒而不迫,悠然而来。一定要有美感。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故意雕琢,要符合实际,用平常的语言。秦观和苏东坡都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们的词都是用了平常的语言。苏轼的清夜无尘,月色如银。这些都是平常的语言,一看就明白。一叶舟轻,双桨鸿惊。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等等。所有的词牌起句非常重要,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我们填词时间不短了,起句还是不太注意这个问题,比较随意,那是不行的。因为行香子这个词牌比较严,起句一定要突出一个美,画面要美,语言也要美,这是这个词牌的特点决定的。

 

2、承接句紧密相连,转折流畅。

对句以后要和上边的意境紧密相连,而不能另生别意。要沿着起句的美景去写,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要突然去说别的事情。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苏东坡的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是在起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美的画面。对上边的进行了补充,而不是写了别的东西进来。这种写法就如同写生一样把大的画面搞完,然后一点一点的进行充实补充,来展现美的景色。同样苏东坡的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通过看到的月色,讲酒斟时,须满十分。紧扣主题。补充的句子不能相隔不能太散,但语言上要比较美。很舒缓不急躁,不像满江红,沁园春的词句都比较紧凑,节奏感快。在承接这两个句子里要怎样的充实内容这就要看我们的功力和学识了。

 

3、结句的特色是叠句。

这个是最要紧的,也是这首词关键的地方,对初学者不能叠三句但最起码要叠两句,如李清照的浮槎来,浮槎去,但我们要求全部都要叠。这个叠句也是有要求的。

(1)要求叠而不意重。每个叠句意境不要重复,我们看苏东坡写的溪水,同样都是溪水,但有早晚白天都各不同。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意境没有重复。

(2)叠而有意境。我们看秦观的叠句,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莺儿啼,燕儿舞,蜂儿忙。植物写出了颜色,动物写出了形态,意境各不相同。不要上片的叠句和下片的叠句意境差不多,那就麻烦了。

(3)在叠句前用一领字,领字要求承上启下,一脉贯通。这个是比较难的,比如李清照的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这个纵字就是对上边有个承接意,就是在云阶月地也浮槎来,浮槎去。所以这个纵对上有了承接对下有了起下的作用。怎样能把他承接好,是比较难掌握的,这里大多用虚词去声字比较多。

(4)、结句要上、下片相互呼应。

假期大家都会出去游玩,可以用这个词牌来写。同时也可以用这个词牌写乡情。还有就是过节不能在一起的人总是有一种情怀在里面。另外很多人喜欢这个词牌,但是不知道这个词牌的特点和特色在哪里。当我们学完了后就知道了,立意在哪里,起和结都应该怎样写,转的时候应该怎样转了。如果大家认为讲的不够充分还可以到网上去搜索名家之作。另外元代的时候有很多人用这个词牌来写,大多是传道之人,比如丘处机就用这个词牌来写。他们追求无我的意境时候,用这个词牌来抒发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