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种诗词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白描

(2018-12-18 08:45:32)

8种诗词常用的修辞方法。

诗歌有两大特点:一是艺术夸张,二是含蓄蕴藉(jiè),这往往也是初学者的难点。

诗歌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它更要凭借诗人丰富的联想,进行艺术夸张。因为诗词毕竟字数有限,在有限的字数约束下,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与本意,就需要不断的运用各种技法,使描绘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更加典型生动,表达情意更加充分,艺术感染力更加强烈。这样就会使得自己的诗词作品不断升华,这是我们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诗词的各种技法很实用,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以前学过赋比兴,而说到,就不得不说一下白描手法,有类似之处:

一、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饰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中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鸡、茅店、月、人、板桥、霜)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注意与白描相区分的细描

白描:也叫粗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细描:也称工笔。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长篇中常用。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细描)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再如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粗描)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细描)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又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粗描)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细描)

2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可以这样认为:白描是与赋、比、兴手法相对而言的另一种写作手法,即不用赋、比、兴,直陈其事,直绘其景,直表其情。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白描句,一是白描诗

白描句是诗中最常见的句子,即使含有赋与兴的诗中也多用。

白描诗是指全用白描句写成的诗。

那么,全用白描句写成的白描诗能不能也很有诗味?答案是:能!只要注意两点,就能。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诗把其事、其情直述无阻,哪句都未用赋、比、兴,可其诗味却也极浓。

  到此可以得出结论:白描诗能不能出味,主要看作者对形象情感的渲染如何

写白描诗,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形象的描写;一是感情的抒发,这两点必须写到位,如果不到位,就会有老干体的嫌疑。有人说白描诗就是老干体,是不是老干休,这就要看你对以上两点处理得如何,处理的好,仍是好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