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押韵八戒

(2018-11-09 07:21:45)


    

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等,这些都属于韵律的范畴。
下面分别具体讲一下:

1
、戒落韵

   
落韵也叫串韵,也有叫出韵的。指的是押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这是不允许的。

律诗的首句用临韵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这个上一讲说过了。

关于落韵,今天多罗嗦一下。《唐韵》总共有206个韵部,其中,仅平声韵就有57部。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佩文诗韵》(俗称《平水韵》)的106部,也不是真正的《平水韵》的107部,真正的《平水韵》有平韵31部。

比如《唐韵》与《平水韵》的区别,《平水韵》有下平23肴,而《唐韵》在萧肴之外还多了一个宵部。因此,我们今天不少朋友,使用我们现在使用的《佩文诗韵》(俗称平水韵),去衡量唐人的作品,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就难以避免,毕竟,时间上,相隔已是千年。

说到落韵,不得不再说一个词:私韵。我们先来看四首作品,分别涉及到四位唐朝作者。

杜甫
天际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野老就耕去,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野老就耕去一作桑野就耕父)
魏兼恕 
河曲今无战,王师每务农。
选才当重委,足食乃深功。 
草色孤城外,云阴绝漠中。
萧关休叹别,归望在乘骢。

李商隐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
直登宣室螭头上,横过甘泉豹尾中。
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 
灞陵夜猎随田窦,不识寒郊自转蓬。

大家看这四首作品,我标示一下:
押韵八戒
押韵八戒
押韵八戒
押韵八戒

这四首作品,押的韵都不止一个韵部。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是串韵呢?

答案:不绝对是。按照唐教坊的规定,韵,分私韵官韵两种。什么情况下押私韵,什么情况下押官韵,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即使是押私韵,也不得串韵。

可能有的朋友会提出问题,原因在于私韵串韵两种情况,非常容易混淆。它们的共同点是押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这是私韵和串韵的共同点,因此容易混淆。但是,它们也是有区别的。

比如,李商隐的作品,押了四个韵的作品也有,也就是萧、宵、肴、毫一起押。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一切正式的场合,所创作的作品,必须押官韵,也就是《唐韵》,限制为押一个韵部。而在非正式场合,即使是在宫廷上,也可以按照参加者的约定,押一部或两部甚至更多的韵部。这个就是私韵。私韵是一种律诗规则,这种律诗,由参与者临时制订规则。

比如,指定押两个韵部,若只押了一个,就是错,就要罚。这种情况下,必须押两个韵部。若约定押三个韵部,押多或押少,都是错,必须受罚。

但是,这个私韵,是由于临时性规则所决定的,是必须的!私韵窜韵,这两者,完全就不是一回事。私韵,在非正式情况下,使用较多。毕竟,诗在唐朝,还有这种押私韵的具有游戏性质的诗,不是所有的诗,都必须押官韵。唐教坊没有规定不得使用私韵,私韵是被许可的。

串韵,不具备规则性,也就是在没有任何约定的情况下,未押同一韵部的韵字。
   
我们初写诗,规规矩矩选一个韵部就是了。

2
、戒凑韵

  
俗称挂韵脚。就是指你选这个韵脚字,与全句其他的意思不相符合、不连贯,你在这勉强凑合使用它,这是不行的。

特别是限韵写作及步韵写诗时,为了合上韵脚,也不管意思通不通就用上了,所以常出现这种凑韵的现象。读起来感觉很不舒服。这在顺口溜、莲花落和戏剧唱词中是常见的,但如出现在格律诗中那就显得俗气了,并对表情达意有妨碍。
3
、戒重韵

   
重韵也叫同韵,就是在一首诗里,重复押一个韵字做韵脚,原则上是不可以的。比如:起句春风化雨润花香,次句你又写上了蜂蝶穿梭只为香 把这字来回的用,烦不烦啊?少数古人诗作也有犯重韵的。

近体诗的创作实践要力戒重韵,因为近体诗本身的字数就已经很有限了,一首七言律诗就只有56个字。为了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更多的内容,重复用韵就显得未免可厌了。因为重复用韵,使诗歌的表达受到了限制,使思路没有完全宕开。

近体诗讲究平仄协调和声韵美,如果重复用韵,相当于取消了一个韵脚,削弱了诗歌的韵味,使韵味趋于单调可厌,使诗歌不能造成音韵上的参差、回环之美感。
   
但是,有的作者为了刻意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或者造成一种不一样的节奏,就会有意地去重复用韵。

   
下面我们介绍两首古人重复用韵的诗,但我们不提倡模仿这种,毕竟重韵也是写诗的忌讳。

押韵八戒

押韵八戒

 

4、戒倒韵 

看字面这个就很好理解,就是为了押韵,写作品的时候,故意颠倒用字。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的非常别扭。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颠倒用字,某些时候,看起来好象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苍穹穹苍流泪泪流
   
尽管是这样,倒韵,也是不被许可的,长城城长,肯定不是同一个意思。一切以自然本真为美,不可为押韵而生造。大家回头看前面李白和杜甫的两首作品,显然没有任何一处位置犯了倒韵。

5、戒哑韵

所谓哑韵就是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

声韵低沉或冷僻字多的韵部也属于哑韵,有的字看着就不喜欢,读着也不响亮,就别强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

但何谓呢?

明朝王骥德《曲律》有关哑韵有一段很长的表述:字之有开、闭口也,犹阳之有阴,男之有女。古之制韵者,以侵、覃、盐、咸,次诸韵之后,诗家谓之哑韵,言须闭口呼之,声不得展也。词曲禁之尤严,不许开、闭并押。闭口者,非启口即闭;从开口收入本字,却徐展其音于鼻中,则歌不费力,而其音自闭,所谓鼻音是也。词隐于此,尤多吃紧,至每字加圈。盖吴人无闭口字,每以侵为亲,以监为奸,以廉为连,至十九韵中,遂缺其三。此弊相沿,牢不可破,为害非浅。惟入声之缉,若合、若叶、若洽等字,闭其口则声不可出,散叶于齐微、歌戈、家麻、车遮四韵中,其势不得不然。若平声,则侵寻之与监咸、廉纤,自可转辟其声,以还本韵,惟歌者调停其音,似开而实闭,似闭而未尝不开。此天地之元声,自然之至理也,乃欲概无分别,混以乡音,俾五声中无一闭口之字,不亦冤哉!

看到没?明朝人认为哑韵是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清朝袁枚《随园诗话》云: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即花也,而字不响。即香也,而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两位古人对哑韵的定义,并未得到诗词界的广泛认可。

大家日常写的诗有没有遇到过别人指出你犯了哑韵?恐怕没有吧。再说了,明朝王骥德认为哑韵的四个韵部是否就不能用呢?不见得吧。要这样论的话,古人犯哑韵的还真不少。哑韵只是韵律学的一个概念,何为哑何为不哑,其实是很抽象的。
   
有朋友可能要问:我本来要写首沉郁的诗,那么用哑韵岂不正好?其实即使情绪低沉的诗,读起来最好也是能声韵悠扬的,这种悠长的诵读感是对文字情绪的扩展与放大。
   
当然,即使用了哑韵,高手也一样能写出好诗来。
   
老杜的绝笔诗就是用十二侵写的五言排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此诗为诗人绝笔之作,作完此诗不久,诗人就因病辞世。 当年诗人贫病交加,身染重疾,他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百感交集,作下此诗,他在诗中叙述了自己的病情,回顾了半生颠沛流离之苦,并向亲友托咐了后事,充满着凄切动人的家国之忧。
    36
个韵脚几乎把这个韵部的字用光了(这一韵部常用的也就40字左右),确实低沉,谁能说老杜犯了哑韵?

6、戒僻韵

又称难韵险韵,这个指的是,押韵所使用的韵字为不常见的、生僻的,平时基本上见不着的,这样押韵,就属于僻韵
   
忌僻韵,目的很简单,作品是给读者看的,不是教读者学习生僻字的字典,犯僻韵,说白一点,就是忌讳显摆。如果押韵都拿一些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生僻字来押,这就是显摆。

不能要求读者读作品的时候,手里必须有字典一类的工具书,以便于随时查找生僻字。更没有可能的是,读者在读作品的时候,作者站一边不停的解释生僻字。

比如下平六麻里的字,有几个认识的?还比如上平一东里的字,偏僻不?反正会读的人不多!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一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诗病的一种。真要写出一首好诗,那些僻韵的选用其实往往会破坏你的形象的。 
   
《四溟诗话》云:诗用难韵,始于六朝,如庾开府长代手中浛,沈东阳愿言反鱼,从此流于艰涩。唐陆龟蒙织作中流百尺荭,韦荘汧水悠悠去似絣,荭絣二字,近体尤不宜用。譬若王羲之偕诸贤于兰亭修褉,适高丽使至,遂延至席末。流觞赋诗,文雅虽同,如此眼生,便非诸贤气象

而《随园诗话》亦云: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昌黎斗险,掇唐韵而拉雜砌之,不过一时游戏。如僧家作盂兰会,偶一布施穷鬼耳。然亦止于古体、联句为之。今人效尤务博,竟有用之于近体者,是犹奏雅乐而雜侏离(蠻夷之语)坐华堂而宴乞丐,不已傎乎
   
由以上诸家之论,即可知僻韵之不宜用也。
7
、戒挤韵
   
也叫犯韵冒韵,俗称韵字入诗 
   
一句之中,有了韵脚的韵字了,就不要在句里再选用这个韵部的字了。不然在音律上犯重了,读起来不美。以一首诗来做例子: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押韵八戒

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
挤韵最早出于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其八病中的犯大韵就是指除韵脚外,在诗中其他处最好不用与韵脚同韵部的字,即韵不入诗

这里的是指韵部来说的,而不是单指一些人理解的韵脚的那个字。并且,沈约的四声”“八病是从诗的音律方面来说的,因当时的主要诗歌形式是五言,一联中,除韵脚外只有九字,如再用与韵脚同韵部的字,势必在音律上影响作品的美。
   
因此,沈约将此种情况视为一病。但此说提出后,并未得到诗家和学术界的认可。后随着七言诗的出现和盛行,人们更加感觉犯大韵似乎对一首诗歌的优劣影响不大。

唐朝元兢就说: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弥佳;若五字要切,于文调畅,不可移者,不须避之。
   
可见,韵不入诗只是诗律理论上对最佳效果的一个理想追求,而不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必然要求。
  
其实所谓不能韵字入诗也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下面的几种情况就不能简单的称之为韵字入诗

一分句之中,不避重字,哪怕这个字是韵字。

如:李商隐七律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押《平水韵》上平十四寒,第一句中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第一个字就不能简单的称之为韵字入诗,这种是可以的。

第二、句中单字各自重复出现在一句中的前后两个分句,也不用避讳韵字。
如:杜甫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诗押《平水韵》下平七阳,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因为对仗的需要,下分句第一个字也不能简单的称之为韵字入诗,这种也是可以的。
 
第三、以下这种也是常见的。
【管理员】主讲-婉珺(524383834)  下午 8:44:24
 
如:唐朝元稹五律生春二十首之三
    
何处生春早,春生霁色中。
    
远林横返照,高树亚东风。
    
水冻霜威庇,泥新地气融。
    
渐知残雪薄,杪近最怜丛。

此诗押《平水韵》上平一东,第四句高树亚东风字怎么论呢?东风在古典诗词中,多指春风,它是春天的象征。很多描写春景的诗词,东风一词被普遍使用,古诗中比比皆是,就不再累述,这种情况也不能简单的称之为韵字入诗

 第四、使用双声叠韵连绵词,出现韵字入诗是可以的。

 1、叠字抒情,叠字节奏荡漾,最宜抒发诗人的内心深处之情。

如:柳宗元七律登柳州城楼寄漳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此诗押《平水韵》下平七阳,茫茫属于双声叠韵连绵词。
2
、叠韵连绵词:
如:五律岁夜咏怀(唐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此诗押《平水韵》下平五歌,蹉跎也在五歌韵部,属于叠韵连绵词。(批注一下:我们以前讲过有规律的重字,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
8
、戒复韵

复韵,说白了就是韵字同义。一首诗中,意思一样的字或相近的字,不要重复地押。比如押了字就不要再去押字了,押了字就不要再去押字了,押过字了,就不要再去押字了等等。

比如说:这个人啊,又漂亮又美丽。重复不?这类的押韵毛病在初学者里常见,也是要尽力避免的。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犯复韵的古人也写过,但他们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大家欣赏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有重复之感。
   
我们看古人的:

押韵八戒

押韵八戒

押韵八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