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
(2017-06-20 09:53:48)学习《声律启蒙》十五删(一)
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
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
山垒垒,水潺潺,奉壁对探镮。
礼由公旦作,诗本仲尼删。
驴困客方经灞水,鸡鸣人已出函关。
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数朝雾暗,岂无玄豹隐南山。
《声律启蒙》讲到这个份上,时不时就会遇到几个老面孔。比如习孔对希颜,“孔”和“颜”就分别是指老熟人孔子和颜回,“希”大抵做仰慕讲。
乳母说,咱家没有此物呀!于是羊祜自己跑到邻居李家,探手到东墙边的桑树洞里,拿出一个金镮,却是李家亡儿藏起来的东西。这是一个关于前世今生的狗血故事,早年间的《故事会》上,隔几期就会讲一个类似的。
再比如驴困客方经灞水,鸡鸣人已出函关。出句说的是熟人孟浩然在灞水之滨骑驴自驾,踏雪寻梅的事儿,第十六章讲过的,致敬!孟浩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驴友。
这桩惨案的元凶确系孟尝君无疑,但如果套用“蝴蝶效应”的视角来分析,扇动翅膀的那只蝴蝶却是我们的另一位老熟人,芈月的儿子秦昭襄王嬴稷。
但这下该孟尝君作难了,好在他身边有不少异能人士。其中一位扮成狗混入秦王宫,把狐白裘偷了出来,献给了那位妃子。该妃子也真是拿钱办事的主儿,最终说服嬴稷放孟尝君一行出境。
再者,孔子之前,列国士大夫在对外讲话中,引用“诗”句就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但典籍记载中被引用的“诗”基本上限于今本《诗经》,这显然很不科学。就比如现在某大V的微博被删号了,但我们还是可以在其他人的文章里,至少在批判他的文章里,零星地看到他之前的言论。
孔子粉周公到了“梦里梦里见过你”的程度,他晚年曾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句话把周公和梦联系在一起,后来有一本民间流传甚广的书籍就叫《周公解梦》。当然,这不科学,老高始终认为梦不过是潜意识的一种反应。比如高三时压力很大,有一回我就梦到自己在考试,一道题都不会,紧张到醒,醒后就发现,我真的在考试!
但周公的勤政也引得谣言四起,直到还政成王,各种猜疑才宣告结束。后来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歌廉对借寇说的是新面孔了。歌廉的“廉”指的是东汉廉范,廉颇后人。之前蜀郡,因百姓夜晚点灯经常引发火灾,于是行政命令“不许百姓点灯”。廉范上任后解除禁令,同时要求各级机关储水备灾。百姓作歌赞颂他“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过去连衣裳都没有啊,现在有五条裤子)。
借寇的“寇”指的是东汉寇恂,他和之前讲过的马武、冯异同为云台二十八将,排名比那两个都高。寇恂为颍川太守时,政令平和,百姓安居。调离后随光武帝刘秀路过颍川,百姓拦住刘秀,希望再借寇恂一年。
最后说说“数朝雾暗,岂无玄豹隐南山”,典出《列女传》,说话陶答子贪富务大,不折手段。其妻劝阻他说:妾闻南山有玄豹,隐息在雾雨之中七日不食,想要润泽皮毛,形成漂亮的花纹。但陶答子似乎和老高一样没听明白,终遭祸患。现在我们常用“南山雾”来比喻收手避害。
关于南山,还有个“南山铁案”的典故,说的是唐朝李元紘不惧太平公主权势,秉公执法,“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