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

(2016-12-08 08:52:46)

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

    话说西周以上,一年只分春秋二时,故称年为春秋。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撰写本国大事记。因为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载的,故多称《春秋》。
各国史书均已失传,唯鲁国《春秋》经孔子编订流传下来。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孔子的贡献,孔子之前的历史,我们真就两眼一码黑了。
     孔版《春秋》惜字如金,讲究微言大义、一字褒贬,古人看懂的都不多。于是大家又写书来解释它,我们称之为。主要的传有三家:《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很快大家就发现,传也不是很容易看懂的,于是又有了西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唐人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等等参考书。
我们说,《春秋》是按时间顺序记载的,就叫编年体,所谓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编年体看似逻辑清晰,实则不然。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张三于20101月起开始挪用公款进行赌博,20114月畏罪潜逃,201212月被抓捕归案,20134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0164月刑满释放。
这是只有一个人物的编年,如果人物增多,就只能写成这样:
20101月,张三开始挪用公款进行赌博
20114月,张三(因挪用公款事发)畏罪潜逃
201212月,张三(因涉嫌挪用公款)被抓捕归案
20134月,张三(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20164张三(因挪用公款罪服刑三年)刑满释放。

注意,括号里的内容如果你不重复交代一下的话,别人就很难厘清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用编年体记录史实,当事件、人物的量级达到一个临界点后,无论对作者还是读者,都是一种折磨。
所以,司马迁做《史记》时,选择了纪传体。
纪传体的history,是真正意义上的his story,讲述一个个鲜活人物自己的故事。这种以人物为纲,时岁为目的方法,方便把很多时间点不确准的事件也夹带进来,还方便在故事讲完后捎带做个点评。所以《史记》一出,遂成后世修史的经典模板。
《史记》之后,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相继问世,并称为前四史。前四史主要是个人行为,写得最是走心。

《晋书》之后,修史成为了一项工作,难免有敷衍了事的地方。清乾隆时期,把先前各史压缩成包,合称二十四史。注意,这里面没有《清史》。

二十四史计3213卷,约4千万字。一天读1万字不间断,需要11年读完。所以遇到号称熟读二十四史的人物,我都会半信半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登堂入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