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山——曾经离临县很近

标签:
山西临县方言飞地关帝山孝文峰赫赫岩 |
分类: 山西方言 |
临县是一个山区大县,土地面积达2979平方公里,仅次于北面的兴县。而且明清时期还有一块飞地,远隔今方山县,与吕梁山脉的关帝山主峰孝文峰近在咫尺。据民国六年《临县志》“沿革考”里说:“惟临县山后一所,孤悬于离石东北境内。由明及清,插花遥治,殊多窒碍。”
我感兴趣的“山后所”竟然与吕梁山脉的主山关帝山的孝文峰近在咫尺!自明、清至民国时期,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什么原因使这块殊多窒碍的飞地属于临县管辖?当年就是传个“文件”,翻山越岭,快马也得走一天吧!
清乾隆年间的《汾州府志·疆域》就有记载:“临县之山后所,越永宁(州)北境(今方山县境)而与交城、静乐界,故东北至一箭岭百三十里,据山后所言也。”
民国六年《临县志》卷八“疆域略第一”记载:
东山隘道:城东北五里入榆林沟,有东北五十里宋家沟,又东五里郝家岔,又十里黄龙山脊,入离石界(今方山县界),又二十里方山堡(在今方山县积翠乡方山村。),又北二十里马坊镇,又东二十里为临属山后所之温家庄。
山后所(在城东北):温家庄(距城一百二十里),君则沟(一百三十里),赤家会(一百四十里),神沟、周家沟(一百四十五里),秦家崖(一百五十里),明复沟(一百五十五里),阳寨(一百六十里),黑黑墕(一百六十五里)。
对照今天的《吕梁市行政区划图》,在方山县的东北部,仍有温家庄、赤街会、神台沟、周家沟、阳寨等地名。在百度地图上也可看到君则沟、明福沟、神沟、赫赫岩等地名。其中,温家庄在省道“太佳线”上。
据《临县志》的记载,这条“东山隘道”就是现在从临县城出来,经过偏东北的榆林村,向东走104省道,过木瓜坪乡,绕过架梁山,入方山县界,继续沿着104省道北上过方山县积翠乡至马坊镇,转向东南,至马坊沟转向偏南,(104省道在此转向东北。)经温家庄(阳寨在温家庄东北)进沟,方向东南,途径君则沟、赤街会村、神沟、周家沟村、堡上、马坊湾、黄土湾到赫赫岩(民国六年《临县志》记为黑黑墕。但是卷一“临县全图”标记为赫赫岩山。)。赫赫岩山在村西南,赫赫岩山与孝文峰毗邻,海拔2711米,又名云顶山。山顶是一片广阔的亚高山草甸,夏日黎明前登山顶观日出,是当地一大旅游胜景。与南面的关帝山孝文峰(高2830米)比肩而立。

孝文峰是吕梁山脉最高的主峰,又名南阳山,海拔2831米,位于方山县积翠乡。康熙四十一年修,光绪年间重修的《永宁州志卷四山川》:
“孝文山在州治北一百七十里,与交城接境,高四十里。上无林木,每雨则山半云凝其冰坚,随盛暑不解。有北魏孝文帝碑,长丈余,宽五尺,文字剥落,史称孝文居母忧,避于此,因以名山。”
8月15是节假日,无事。想去看看原临县的这块地方,但天气阴沉沉的,生怕它下起雨来。不去吧,又怕失去这一宝贵的时间。最后还是叫了一辆出租车,向山后所进发。
先到了温家庄,没有温姓之人,杂姓居多,无碑无谱,没有任何历史资料。
再到君子沟,有上西坡高、林家坪林、娄烦苏,都说不来都甲。但这里有一块古碑,是这一次出行最大的收获。
赤街会,苏姓居多,也说不上都甲。
杨家坪,是临县杨,但说不出来是哪个村的,更说不出都甲来。听人说,坟里有碑,但主人不告诉方向,自己不敢冒然去看。
杨家沟是杨家坪支出去的一个小村子。其中有任家坪的任姓。
周家沟,是这条沟内最大的村庄,费了好大的劲,问了年龄最大的人,都不清楚他们的都甲是什么,古碑在文革中已毁,说不清任何历史问题。
小岔洼,发现了一户姓折的居民,折姓在临县旧于在城都十甲,现已无此姓。
马坊湾多数为外省外县迁民。
最后回来去了秦家崖,有临县迁民,也有外地迁民,杂姓居住,也无任何历史资料。
明复沟、黑黑焉已不住人。
多半天时间,几乎无功而返,四点多返回,司机要了250元,一天过去了。
附:
新建三台圣母碑记
盖闻德不盛不足以享祀,道不尊不足以动物,如三台圣母,其德可谓盛矣,其道可谓尊矣,夫自封神迄今几三千年,其感动人心而奉祀者,所在多有矣。乃若临邑君德沟村,建村立社,历有多年,从未有建庙奉祀于圣母者。噫!荒野村农,不知圣母之德与圣母之道也。忽有苏姓善士:孟曰溥、仲曰渊、季曰浩,兄弟同心,胥欲庙祀,未闻学习居稽,何而知圣母之德与圣母之道也。爰请术士择地安厝,所以补村下,砂拦截水口,藏风聚气,以旺全村也。于是起建庙宇,装塑圣像,工动完备,土木之费,村中众庶概未有与焉。呜呼!其为人贤与不肖可知也。独有施舍地基苏德义与众不同,盖少年君子也。役三人者,诚一方之荆楚、万众之豪杰,夫人之有德于人,尚思罔报,而况于神乎?福荫后嗣,理所必然。迨厥功告竣,求志于余,余不揣固陋,承命作叙,未免贻笑大方,愧甚!
静乐县恩贡生李德隆撰 舍地基人苏德义 侄男命儿
信士 苏溥 苏渊 苏浩
男苏成喜、成秀 男苏成荣、成耀 男苏成文、成章
孙男苏兴、苏旺 孙男苏茂 孙男苏善、苏良
大清乾隆41年岁次丙申十月初九日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