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量词(或单位词)的历史——王力先生《汉语史稿》摘记

(2013-10-30 17:13:33)
标签:

王力

汉语史稿

量词

单位词

文化

分类: 王力《汉语史稿》摘记

    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名词,叫做单位词(或称量词)。单位词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度量衡单位,如“尺、寸、升、斗、斤、两”等;第二种是天然单位。如“個、隻、枚、匹、颗、次、回”等。第一种是一般语言都具备的;第二种是东方语言所特有的,特别是汉藏系语言所特有的。

    单位词也有两种,一种是指称事物单位的,如“个、隻”等,名词配合;另一种是指称行为单位的,如“次、回”等,动词配合。

在上古汉语里,事物数量的表示,有三种方式:

1.最常见的的。就是数词直接和名词的结合,数词放在名词的前面不用单位词。如:《论语 为政》:“一言以蔽之。”

2.比较少见的就是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面不用单位词。如:《尚书 诏告》:“赵翼日戊午,乃社於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3.也比较少见,就是把数词放在名词后面,兼带单位词。如:《诗经 魏风 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如果是度量衡单位就必须用第三种方式。如:《史记 留侯列传》:“汉王赐(张)良金佰镒、珠二斗。”

就在先秦时代,数词及其容量单位词可以放到名词的前面。如:《论语 庸也》:“一箪食、一瓢饮。”《孟子 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到汉代以后,不单数词及其容量单位词可以放到名词前面去,而且度量衡单位词也可以放到名词的前面了。如:《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这是很重要的转变,可以说是一种飞跃。.单位词移到了名词前面,它和名词的关系就密切起来,渐渐成为一种语法范畴。

在先秦时代,度量衡制度建立以后,出现了许多度量衡单位词,.但是,天然单位的单位词还是很少见的,.。我们可以说,天然单位的单位词在先秦已经萌芽了,但真正的发达还在汉代以后。最常见的是“枚”字。此外还有“頭、隻、株、颗、块、枝、根、条、片、朵、把、粒、架、面、锭”等。

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单位词的应用范围扩大了,有些缩小了,有些转移了,有些新兴、另有一些消失了。

一般来说,单位词是由普通名词演变而成的,并且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

表示行为单位的单位词的产生,要比表示事物的单位词晚得多。如《孙子 谋攻》:“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表示行为单位的单位词“次、回、趟”的产生,.唐代以后才逐渐出现了。如杜甫《三绝句:“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迴。”

事物单位词一般是在名词的前面

行为单位词一般是在动词的后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