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三十六字母简介

(2012-12-27 08:12:16)
标签:

音韵学

守温三十六字母

七音略

汉语声母的产生

杂谈

分类: 音韵学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普通话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8个韵母。

普通话的22个声母来源于中古(唐宋时期)的三十六字母。音韵学家把用来指称汉字声母的代表字叫做字母。

 

传统三十六字母简介

 

三十六字母的产生与西学东渐即佛教的流传有着很深的渊源,最早记载“字母”的历史记载都与僧人有关。

 

今本《玉篇》附有唐代僧人神珙gong)(神珙事迹今已不可考,估计是唐中叶以后的僧人。)“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内容晦涩难懂,前面附有“五音声论”,把汉语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分为五类,各列出八个汉字作为例字,例字后面括号里标出三十六字母:

 

      东方喉音:何(匣)我(疑)刚(见)谔(疑)歌(见)可(溪)康(溪)各(见)。

      西方舌音:丁(知)的(端)定(定)泥(泥)宁(泥)亭(定)听(疑)历(来)。

      南方齿音:诗(书)失(书)之(章)食(船)止(章)示(船)胜(心)识(章)。

      北方唇音:邦(帮)庞(並)剥(帮)雹(並)北(帮)墨(明)朋(並)邈(明)。

      中央牙音:更(见)硬(疑)牙(疑)格(见)行(匣)幸(匣)亨(晓)客(溪)。

 

 

 

清代陈澧(li)《切韵考。外篇》说:“五音声论粗疏,实不足以为法,乃字母之椎轮耳。”五音声论的分类“乃字母之椎轮耳”,属于原始草创阶段,虽然很不完备,严密。但从发音部位对声母作出了初步分类,这四十个例字虽然与后来的三十六字母的系统性相比出入很大,但是性质相似,我们的古人已经把声母独立出来了,给每一声类规定了一个代表字,成为汉语字母的先声,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中国传统音韵学为什么把中古的三十六字母又称为“守温三十六字母”或“守温字母”呢?旧传为唐末沙门守温所创的三十六个声母代表字。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的《玉海》称:“守温有三十六字母图一卷。”

实际真正的守温字母最初是三十个。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著名语言学家刘复在其《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法之研究·附录》中有这么一段话:    

“前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看见敦煌石室写本中有一个写得很坏而且很破碎的卷子,共分三截,有一截的第一行写:“南梁汉比丘守温述”八字,可并没有标题。

主要部份抄出如下:
    南梁汉比丘守温述:
    唇音   不 芳 并 
    舌音   端 透 定 泥是舌头音
           知 彻 澄 娘 日是舌上音
    牙音   见 君 溪 群 疑等字是也
    齿音   精 清 从是齿头音
           审 穿 禅 照是正齿音
    喉音   心 邪 晓是喉中音清
           匣 喻 影亦是喉中音浊’”
   ( 引自王力《汉语音韵学》)

从中可以看出有些字母的归类还不十分合理,与三十六字母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终究是更近了一步。因此就有了“守温三十六字母”的说法。

到了宋代郑樵的《七音略》,把声母分为七类音,明确列出了三十六字母的名称:

     帮滂并明,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知彻澄娘; 
        见溪群疑;

     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 

     影晓匣喻;

     来日。

     (郑樵(110411620),他在《通志。七音略》中说:“臣初得《七音韵鉴》,一唱而三叹,胡僧有此妙义,而儒者未之闻。”郑樵正是在《七音韵鉴》的基础上编成《七音略》,作为《通志》的一部分,从此韵图才广为“儒者”所知。)

与《七音略》性质同样的《韵镜》只是列出了“七音”和“清浊”等,却没有列出字母名称。

三十六字母相当完整地描写出唐宋时期声母系统的基本面貌,字母的归类更加合理,也更具有科学性。三十六字母严格地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标准给声母分类,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声母的系统性,标志着唐宋时期读声母的研究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从宋元韵图直到现代汉语方言调查都沿用这三十六字母,是汉语语音学影响最广泛的声母系统。

人们可以通过这一套字母追溯上古的声母系统,也可以由此研究现下的方言语音以及用来说明语音发展的规律。

传统三十六字母随着后来“浊音清化”等音变过程,简化为今天的普通话22字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