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海龙小清新水粉色彩绘画体系课

(2024-08-31 14:37:17)

贺海龙小清新水粉色彩绘画体系课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

获取课程 ,请 加 徽亻言: 1103074581 长按数字复制徽 到 徽亻言 添 加 好 友!


为什么说“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或美感的学科呢?对此, 可以从事理的逻辑上来对西方美学家的思路做一些分析。

谁来对美的东西做出判断?是人。事物与事物之间不能做出审 美判断,即便动物有它们的美感,我们也不得而知。审美活动是人  的活动。人是审美的主体。具体说,只有个人才是审美的主体,任  何对于美丑的判断只能从个体开始。这是美学研究的前提和先决条  件。美丑判断是个人的行为,审美充分地表现出了个体的自由性。 一个人的生活内容愈广泛,他的审美活动就愈丰富,他的审美判断  的对象和种类就愈多。正是这种个人审美的自由判断,才决定了他  所认为的“美的东西”、“美的对象”。所谓“美的东西”只是他个人  判断的结果。在审美的趣味上,在对美的判断上,谁也不能强迫  谁。因此,审美活动是人类最自由的活动。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  的那样:“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  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和加以利 用。“科 学却主张必然的一义性,主张非个性的普遍性。而艺术却给予了人 类判断的自由。”由于审美判断具有个人的主观选择性,它不可能 像科学定义那样具有普遍真理性。 一旦谁在审美活动上制定出普遍 性的法则,这些法则由于缺乏审美实践的可操作性、可运作性,就 只能成为束缚人的桎梏,这些空泛的普遍性原则和规定也就只配 “束之高阁”,成为一种空谈和摆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