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交易的周期问题(3)

分类: 《投机取“巧”》(系列课程) |
有了上面两篇博文内容作铺垫,就可以更细致地规划交易的周期问题了。
如何更简便、直观、有效地按各周期变化来做交易,是必须解决的交易问题;否则,各周期全部分析并参考虽说更好,但人的精力是有限度的,而且各周期数据的不同(譬如有些周期在涨,有些周期在跌,有些周期在震荡),甚至还会搞乱思维。
下面仍然以近期深成指为例,通过分析深成指各周期的变化,归纳出一般性的短期或者超短交易可作参考的各个周期。见下图:
上图为深成指月线。
月线看结构和量能,也就是只看副图而忽略主图(主要是为了简便——复杂设计,简单呈现)。上图所示,目前深成指的月线结构为空头排列,并且到目前仍是阴多阳少,所以不可能有大的行情出现。但结构中的J值已进入到超卖区域,说明下跌周期有在此后几个月有出现变化的可能性。
看前面那一波上涨,起点是月KDJ金叉后上穿了20线和WR指标下穿了80线(有主力吸筹红柱),并起涨时的三连阳为“阳胜阴”(3根阳线的收盘价大于此前一根阴线的最高价)、“阳盖阴”(3根阳线的换手率大于此前一根阴线的换手率)和“阳超阴”(3根阳线超过了此前一根阴线的数量)。而从高点开始的下跌,亦起始于月KDJ的死叉和WR回升至20线之上)。
说明:KDJ参数设置为30,3,3;W&R参数设置为42,21。当然,这基于个人偏好,默认设置的点不会变,变化的只是过程的稳定性。
另外需要注意:月线并不指导超短甚至短线的交易。月结构上升时超短和短期价格可以上涨也可以下跌,月结构下降时超短和短期价格同样可以上涨也可以下跌;但是,月结构的性质却决定了持股或者持币的信心以及盈利的厚度和上涨(下跌)的持续性。譬如月结构上升时,超短或者短期买入被套后并不一定需要止损,因为月结构的性质可以帮助从被套的尴尬境况下摆脱出来而最终获利;月结构下降时,超短或者短线的获利并不一定就是最终结果,如果不及时止盈,最终很可能仍转而亏损。
这才是看月线结构做短期或者超短期交易的要点,因为股票交易只能是大概率而不可能绝对,因此一旦超短或者短线交易出错,如果月结构在上升,风险仍属可控而不会最终亏损到本金。
由于月线每个月只变化一根K线,所以参考月线应该不会太累;即便只是超短或者短线交易,在交易前看一眼月线的结构也是分分钟能够完成的事情。
所以结论:月线最好能够看一下。
上图为深成指周线。
周线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个周期。据说机构一般都不看日线而是看周线(和资金大小有关。散户是船小好掉头,所以可以短线甚至超短线交易;但机构船太大难快速掉头,因此操作一只个股时,往往不会是短线交易而是中期以上甚至中长期至长期的交易)。
说重要是因为周线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周期,交易所需要的决策大部分都能在周K线上找到依据。
说复杂是因为周线的上升或下降对于超短或者短线交易可以作参考依据但也可能是反向的参考依据。
譬如前一篇博文提到过的“三重过滤”,其交易的参考就是月为多头结构,周为空头结构,日为多头趋势。但是,如果是强周期的上升,周调整时的结构为空头,趋势却可以是多头;而如果是弱周期的上升,周调整时的结构为空头,趋势也可以是空头。所以,看周线的最好办法就是摆脱多空状态而只看形态,譬如上图所示的缠论线段和笔(放弃波浪中所有的条条框框,只保留波浪中的规则;并将波浪中的浪和波分别转化为缠论的线段和笔,再引入背驰规则,就会更简洁、实用)。但问题是绝大多数散户并不懂缠论或者说对缠论的理解不够深入;即便是波浪恐怕也只是一知半解而未理解其精华——譬如波浪的循环和等级,甚至每一波(浪)所必须遵循的“前浪是后浪基础”等。
因此,周线周期虽说很重要却可以选择不看或少看(不懂或者一知半解,宁可不用也比勉强应用的结果更好。股票交易中,最怕的就是一知半解——看似明白,实质糊涂。股票交易技术分析于精而不于多或杂。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个股的选取也一样:选优不选差,选低不选高,选小不选大,做熟不做生)。
为什么可以放弃周线?因为每一个周期的信号是下一级信号的4至12根K线。月结构信号相对于周K线来说是若即若离,但正好是日线周期趋势所必须到的时间周期——月出结构时,日应出趋势,期间周线起到的只是承前启后的作用。
所以结论:周线有能力当然需要参考,但如果无能力或者精力不够,抑或技术又无七分以上把握,那就干脆放弃,反可避免错误分析导致出现不必要的后果。
上图为深成指2019年1月上涨时月、周、日线情况对比。
上图为深成指日线。
上图为深成指30分钟周期,即日线第二回升点的次级别情况。
图中可知,日线9日出的结构,次级别30分钟周期于前一天下午1点半先出了结构,并于9日收盘的最后一根K线出了趋势,正好对应“日线结构,30分钟趋势”。而此波上涨结束后的回落,30分钟周期上,20日收盘出下降结构,21日中午前(11点)出趋势;但对应日线,至最后收盘也就是至21日的收盘,日线除CCI回落出需要减仓条件外,其余结构并无明确信号。但是,如果是真正的下跌,当30分钟周期出趋势时,日线应该几乎同步出了结构;现在,30分钟周期出趋势后又运行了5根K线,日线竟然仍无明确下降结构(更没有二次级别)。
为何?
再看一下日线,6月11日趋势飘带竟然已经翻红了,也就是日线在11日已经出了趋势;即日线的次级别30分钟周期在运行到趋势的末端时,日线出了趋势。由此,尽管周三阴线非常大,但实际上深成指并无大跌的可能性。目前对于周三大跌的性质,暂可用回踩趋势飘带的顶线来理解。
不过,深成指日线此处的趋势飘带翻红,性质上大概率不是上升趋势而只是横向震荡趋势。注意上图日线从高点开始下跌至现在两次趋势飘带的绿带长度,第二次绿带明显大于和长于第一次,也就是整个下跌,今后大概率还要再出一次趋势飘带的绿带,但第三次绿带应小于第二次绿带,目前属于第二次绿带至第三次绿带的过度期。
至此,日线结构30分钟趋势就需要转入到另一个周期的分析了,即60分钟周期结构可对应的15分钟周期趋势。
上图为深成指60分钟周期和15分钟周期对比图。
60分钟情况:9日下午2点出结构(注意30分钟收盘出趋势),13日中午出趋势(此处忽略趋势,注意结构;原因相同)。
也就是短线或者超短线的介入点,是9日盘中的任意时间点(注意9日收盘日线已出结构,30分钟已出趋势)。激进的是9日开盘后介入(因为8日收盘15分钟周期已出趋势),包括全天任一时间段;保守的收盘前介入。
再看卖出点。
最早提示的信号是15分钟周期19日上午的开盘后(9点45分),但这个点并不构成超短或者短线卖出点,因为15分钟遵循的是趋势。第二信号出现于20日下午2点半,因为此为第二结构点;这是需要重视的点,但仍不构成卖出点。第三信号出现于21日上午10点15分,此时15分钟周期的趋势飘带已经翻绿,所以已构成卖出条件;这比60分钟周期出下降结构的时间提前了15分钟,因为60分钟周期于21日10点半出了结构(仍可理解为两个周期结构和趋势的同步共振。因为60分钟周期是一个小时出一根K线;而15分钟周期出的卖出点,本身就包含于60分钟周期一根K线的范围内)。
通过以上叙述,大致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如果是超短或者短线交易,并有交易时间段看盘条件,那么盘中的看盘周期就可基本固定于15分钟周期。当15分钟周期出趋势后,再回顾头去看60分钟周期有没有出结构。如果60分钟周期此时刚好出结构或者正在出结构雏形,就可作买入参考(卖出同样。但信号相反)。此为超短线交易。如果是短线交易,即从超短发展成短线交易,则在15分钟周期趋势与60分钟结构条件介入后,参看30分钟周期趋势和日线结构的完成情况(作为买入后短线持股的看盘条件)。如果届时30分钟周期趋势和日线结构形成,则所买入的股票就可从超短过渡到短线。据此后推,如果届时日线也出了趋势并月线出了结构(可以是结构雏形),那么恭喜!此前只是超短买入的个股已可过渡到中短期甚至中期抑或中长期了。但需要注意卖出点(止盈)。如果前一个条件买入后,后一个条件并未跟进,则需要坚定执行第一个条件所必须具有的卖出条件而不迟疑(卖错也不后悔。那么多股票足够可选),否则就有可能只是坐了一次电梯。
最后,需要了解一个与之密不可分的条件:基本面选股,技术面选势,资金面选点。
上述内容实际上仅仅只是“技术面选势”。介入的个股最终究竟能否获大利,最终取决于是否和“资金面选点”处于同一个点上。如果是,超短或者短线就可获大利;如果不是,那就很可能只是一点蝇头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