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分歧究竟有多大

(2023-05-07 18:44:38)
分类: 就市论事(股市观点)

目前(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的市场分歧很大,看着指数并没有什么下跌,但个股却早跌得稀里哗啦;实际上,两市至少一半以上的个股处于下降趋势过程中,甚至早已跌破了去年10月的2885点低点。因此就有人说这是“结构性牛市”,要“轻指数重个股”;但对于散户来说,这些都是“经典废话”。一百年前的中国国弱民贫,但照样有人锦衣玉食,难道当时的贫民就不想过上富人的生活?市场为“国”,个股为“民”;国富才能民强。指数下跌,对于绝大多数散户来说,亏钱就成了无法逃避的不二选择。但市场真的已经很弱了吗?其实并不尽然,因为目前的市场是前所未见的割裂市场。看一下上证和深证的月、周、日线对比,或许就能明白这种割裂的程度究竟有多大。见下图

市场分歧究竟有多大

上图为上证和深证的月线图。

上证2440点深证7011点开始的上涨,过程虽有些不同,但总体基本上还是同步的;甚至上证3731点(深证16293点)开始的下跌,两市也基本属于同步。两市分歧最先开始于去年11月。上图中,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三根月K线,虽说都是阳阴阳,但力度已出现差异;上证1月的收盘价已站回至趋势王主线,而深证迟至现在仍还在趋势王的主线之下运行。更大的分歧出现在今年2月以后。上图最后4K线(今年2345月),上证不但一直运行于趋势王主线之上,并趋势王柱线翻红,且趋势王柱线在5月已开始上穿趋势王主线。同时,上证1月和2月的二连阳已经大于去年12月的阴线(二阳对一阴;阳收盘价大于阴最高价)。这已是“牛市”信号;也就是单以上证而论,确实具备了“牛市”特性(目前上证的月、周、日都处于多头市场。具体看下面分析的周K线和日K线趋势王指标。如果以“三重过滤”角度来考虑,上证指数确实处于“牛市”)。

但是,看一下深证,指数不但仍在趋势王主线之下,并此四个月至今还属“四连阴”,且趋势王柱线目前又翻绿了。两个市场的K线,非常特别的一点是:上证把趋势王主线当成了支撑;深证把趋势王主线当成了压力。见下图:

市场分歧究竟有多大

上图为上证和深证的周K线。

上证2863点(深证10087点)至2885点(深证10301点)的一笔上和一笔下,与深证基本同步;甚至2885点(深证10301点)至今年23日的3310点(深证12246点)也是同步,分歧只是出现在今年2月的第一周之后。上图中,最明显的地方就在于今年2月后至现在,上证仍是一笔上延续,而深证23日后已是一笔下延续。再看一下趋势王,上证站于趋势王主线之上,趋势王主线为红色,趋势王柱线为红色,且柱线大于主线;而深证处于趋势王主线之下,趋势王主线为绿色,趋势王柱线为绿色,且柱线小于主线。见下图:

市场分歧究竟有多大

上图为上证和深证日线。

上证2885点(深证10301点)至3310点(深证12246点),两市属于同步(都是一个线段的3笔,并都构筑了中枢,且都是出中枢不背驰);但一个线段的第3笔开始出现了分歧。上证的第4笔继续构筑中枢,并最低点未触及前中枢上沿,而深证持续性一笔下,收盘价切入到前中枢内,从而使得上证的第4笔低点构成“三买”,而深证的第4笔低点“三买”不成立;并上证的第5笔构成出中枢向上离开段,最终中枢背驰终结(趋背),而深证第5笔走成了“失败”;且在此后的运行过程中,深成指单独构成了下降通道,而上证却有了另一种悬念。见下图:

市场分歧究竟有多大

上图为上证日线的另一种画法,即3396点并不是第5笔出中枢向上离开段趋背,而仍是中枢内的第4笔。这就会造成短线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势结构。

如果是第一种,那么短线不可能再刷前高3396点(奔走型B反弹除外),并随时可出现日线级别的C笔下跌(周五已有此征兆。其要点就是需要跌破前一笔下的低点3229点),甚至是A线段的第3笔下跌(其最终不但需要跌破2885点,甚至还需要跌破2863点。

如果是第二种,那么短线就应该再去刷新3396点高点(继续中枢震荡除外),构成出中枢向上离开段的第5笔上涨。

两种画法目前无法确定会是哪一种,但短线大概率应该可给出答案;只不过在等待这个答案的过程中,个股涨跌可能需要承受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为相对于上证,深证的下降通道是可以确认的。不过也有一点,即如果深证不走出极端性下跌,譬如持续下跌从而跌破下降通道下轨,那么目前的指数其实离通道下轨已经很近。根据通道买卖规则,触及或者跌破下轨都可构成买入点;也就是如果按通道规则来交易,短线将出买入点,其买入后的卖出点可寄希望于到达通道上轨。

但这并不包括创业板。

实际上,目前不仅是沪深指数的割裂,即便同是深市的深成指和创业板,也明显存在着创业板更弱的问题。其中有一点,创业板也是下降通道,但目前指数离通道下轨还非常远(触及下轨需要跌破前低2280点)。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看一下估值或许能够明白。

目前两个市场(沪深)4个指数(上综指、深成指、创业板、科创板)的市盈率(静、动)分别为:15.5613.7832.8629.3861.3861.1790.58142.3;市净率分别为:1.372.354.339.58.非常明显,上证目前的市盈率,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都属于合理估值水平;特别是动态还小于静态,说明整体估值具有吸引力。但同为上证的科创50却明显高估,并市盈率倒挂(动态大于静态)。相对于科创50,无论是深成指还是创业板,虽说静、动市盈率比没问题(只是数据过于接近,说明个股业绩增长不明显),但市盈率明显偏大,特别是创业板。

在同一基本面下,两个市场的涨跌虽说有时候会有所不同,但整体应基本一致。因此目前沪深的不同,在此后必会纠正。不是上证看齐深证而下跌,就是深证看齐上证而上涨。但是,在同一基本面情况下,如果制度、规则也相同,那么估值也会更倾向于基本相同。譬如此前的创业板和科创板,具有和主板不同的交易规则,因此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整体估值也可以和主板有所不同;但全面注册制后,这种制度性差异已经不大(个股的地方性税收等不同不在此列),因此同样存在着:要么低估值向高估值看齐;要么高估值向低估值看齐。这或许就解释了今年2月后,市场为什么如此割裂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