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科创板)或率先止跌并上涨

分类: 就市论事(股市观点) |
创业板是兔年以来最悲惨的一个指数,因为兔年开盘(开盘2657点,最高2661点)至今是一路下挫,期间几乎连像样的反弹都未发生过(30个交易日,20根阴线,10根阳线,跌-8.34%,已几乎抹平2023年开市以来的所有涨幅——年初至今仅上涨1.01%,是所有A股指数中表现最差的一个指数)。至周五收盘,别说上涨信号,止跌信号也不明显(周五相对于其它几个指数虽说表现最强,但也只是跌幅最小而已。其中周五收盘量能大于前阴,但收盘价却未能大于前阴的最高,也就是只是“单阳胜”而非“双阳胜”),并TD体系也没未出结构,及周四为一笔下W5,周五收盘虽高于周四最低,但最低仍低于了周四最低,也就是仍不能排除此后去完成一笔下的W6(需要再出2个更低的低点)。见下图:
上图为创业板日线。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数据外,创业板日线的趋势飘带也在一如既往地往下压,因此谁也不敢说创业板可以就此完成趋势性的反转。
但是,创业板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譬如说目前的一笔下,已下跌之此前一笔上的0.236%黄金分割位(2365点);目前的点位已出现了三根主力吸筹红柱(右下角的红柱);其内部(次级别)已是一个下跌线段的第5笔,并第5笔已处背驰过程。见下图:
上图为创业板日线的次级别60分钟周期(图的右半边曾在周三的收评中切出过,到周五未明显变化)。上图中,2273点起涨至2661点为一个线段的5笔,对应日线上的一笔上;2661点到现在的2354点也是一个线段的5笔,同样可对应日线的一笔下。2661点下跌的第1笔跌幅为5.53%(147点),第3笔跌幅为7.12%(184点),第3笔大于第1笔,因此未能构成背驰终结,而是确认此下跌不是3笔线段应是5笔线段;目前第5笔的下跌幅度为3.92%(96点),明显小于第3笔,因此虽还不能说已经构成背驰并终结(未出一笔上前都不能确定),但至少已是背驰过程(而且一定需要背驰,因为已是“最后一笔”;除非这3个一笔下的某一笔是在走“延长”)。也就是说创业板日线上虽仍无明显的止跌信号,但日线的内部却已处于随时可笔背驰终结(盘背)的过程,并随时有一笔上的可能性(由于此前是5笔线段下跌,因此一旦出一笔上,最差也应是一个3笔线段的上涨)。注意下面的缺口(注:日线上无此缺口,因为日线的前一根阴线收低,第二根阳线高开在前阴内),2335点至2343点(8点)离目前的最低2354点已非常接近。届时,如果全部封闭此缺口再上涨,弱;如果不封闭此缺口再上涨,强。
上图为创业板日线。注意图一和图二的变化。图一是截止到3月6日的K线,也就是周二的下跌阴线还未出现时。当时的顶格筹码还在下面(图中最下面的那一根横向蓝柱);但图二(截止到周五)的顶格筹码已出现了变化(变化时间是周二,也就是周二那天阴线时),已是最大的一根顶格筹码了。也就是说本周二开始,创业板指数的筹码成本已出现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实际就是主力资金已在此点位左右开始建仓或者加仓(主力吸筹指标提示是周三开始)。
当然,主力也有做失败的时候,譬如主力吸筹可以出现多根,甚至多根以后价格再跌破然后再出主力吸筹,就表明此前的多根主力吸筹,资金未能托住价格并拉起来;但无论从哪个角度,主力就是主力,必须敬畏主力,否则恐怕连口汤都喝不上。
因此在不出现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如果市场需要出现或者能够上涨,那么创业板或是率先止跌并上涨的一个指数。同样的情况其实也出现在科创板。见下图:
上图是四个指数的对比。同步的地方不说了,因为那本来就应该是基本相同的;说一下不同的地方。
第一个不同点是去年10月12日上涨后前三个指数同步回落,并在10月31日探出最低(跌破前低。其中创业板只破了3个点),但期间的科创板却并没有下跌而是仍然上涨;
第二个不同点是11月28日后前三个指数都出现了上涨,唯独科创板仍然下跌回落;
第三个不同点是今年2月20日上证和科创板都有小幅上涨,但深成指和创业板仍在一如既往地下跌。
截止本周,前三个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上证最大,深成指次之,创业板再次之,唯独科创板是横盘。
从上面的对比可知,只要四个指数能够同步,无论上涨还是下跌,力度都是最大的。这就是艾略特波浪理论精髓之一:两个市场相互验证。而当四个指数出现差异时,往往预示着价格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周五,在上证一路下挫的情况下,科创板盘中率先翻过红,创业板盘中一度涨幅最大(分时图中,上证一直运行于分时平均线之下;深成指围绕于分时平均线上下震荡;创业板自1点40分站上分时平均线后一直运行于平均线之上;科创板10点10分站上分时平均线后,直至尾盘2点40分才再跌破)。如果不是尾盘上证的不依不饶,周五的创业板甚至很可能收出“双阳胜”。
说这些的目的,其实是有一种预感,即无论是创业板还是科创板,很可能已到了“给点阳光就灿烂”的那个阶段或过程。
另外,科创板与其余三个指数还有个不同点,既往往代表着主力的资金意志。由于门槛的设置,能够参与科创板的一般都是“大资金”,最差也能混个“大散户”,因此最先撬动市场的很可能是科创板;不过,撬动后还有一个人气的问题(能否跟风),因此创业板也应在此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