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机取“巧”》(系列课程) |
3.三K线:
有时候价格形态的形成并非是标准型态的“晨星”和“暮星”,而是会出现一些偏差;但假如形态基本相符,仍可用作转折要素,这就是“顶底三K线”。
长期上涨(下跌)或者趋势性上涨(下跌)的末期,形态类似于“晨星”或者“暮星”,但不带缺口或者只带一个缺口。如果是看涨形态,则第三根K线需要带量;如果是看跌形态,第三根K线也要带量。中间K线的最高价(最低价)是此后形态形成的要素之一,并实体越小越好。
案例一、
上图为深成指2005年期间的一段走势,从3481点下跌至2590点,收出了“三K线”形态,其主要特点是不带缺口;但即使这样,深成指在此后两次反弹回落不跌破此位置后,仍迎来了大牛市至19600点。
案例二、
上图为某个股的周K线,“三K线”形态的效果完全等同于“晨星”;特别是出现在周K线上,价格快速翻翻(从11.16元起涨,33周到达21.29元)。
案例三、
上图个股,甚至于中间为非“星线”K线,但三根K线仍组合成了“三K线“图形(此图形与“暮星”的区别是中间K线留有实体而非星线),后市一气跌到地1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