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015年度股市总结

(2016-01-02 19:45:32)
分类: 就市论事(股市观点)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2015年已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A股经历了自股市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大牛市,也经历了中国A股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股灾”;用“过山车”来形容大多数股民的资金账户,恐怕是最贴切的三个字。收获、成功、喜悦、兴奋、贪婪、沮丧、恐惧、套牢、失败、悲观、绝望等等等等随影随形,时时冲击着大脑神经;而对于加杠杆者来说,上半年的“春风得意”与下半年的“物是人非”,则就更是“欲语泪先流”了!

对于笔者而言,尽管有着诸多独立的分析,并为此在一年里“奉献”了56万字的股市博文,相对比较正确地预测到了“顶”与“底”,但在股市这股“洪流”之中,亦仍被“席卷”而最终随波逐流,账户资产相比于去年虽有所增加,但总体仍逃不出“过山车”三个字。

在笔者全年56万字的股市博文里,可以“沾沾自喜”的最大成绩,莫过于相对比较准确地预见了5178点的顶和2850点的底。自655000点上方要会暂时休息》始,本博连续发文提示风险,67日用《下周操策略》作提示,68市场会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69明日小心大作最后一冲》、610创业板一旦“冲顶”也将成结构》、611表面平静孕育风险市场调整近在咫尺》、612极可能结束市场悬念》,615更是用《提醒多次日线顶背离结构极可能在下午落地》和《谨防大盘三》作提示。在连续一周的风险提示后,市场果然“应声而下”,于615开启了A股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股灾”。而当大盘跌至3000点以下时,从824始,本博又连续发文倡导大家逢低建仓,先后写了《短线已到只买不分批建仓期》、《市场将在恐慌中华丽》、《这样的空头陷阱跳还是不跳》、《现在已到不应且不该恐惧市场的时候》等多篇博文,提示大盘已经见底,后市将迎来强劲上涨。

如果说以上顶底提示是大周期运作有一个相对时间过程的话,那么,426的《警惕下周市场扬后抑》比较及时和正确地预见到了短线风险;大盘于27日拉出中阳线后,28日即开启了4浪调整;并于511及时提示《V型反转将助推盘勇创新高》,使得尔后能够继续“享受”5浪上涨所带来的利润。最为欣慰的,是723大盘从5178点下跌至3373点反弹至4184点之时,当时形态上大盘已具向上突破性质,市场一片看多之声,而笔者博文却冷静地认为《突破之后仍不盲目追涨》,结果24日大盘就阶段性见顶。818,大盘C浪调整正式开始,而笔者在16日、17日又分别发文《下周或启寻找市场底之路》和《等待、观望或是不二选择》及时提醒。1021,大盘曾一度“暴跌”,而笔者却又在19日、20日分别发文《危险一定是在痹中降临》和《别让诱惑乱了你市场纪律》及《下午需防阶段性筑完成》,再一次正确、及时地预见了市场的风险。

但人非圣贤,在2015年的整年之中,笔者也同样犯了不少错误。这些错误虽略有些“难以启齿”,但作为总结,仍需重点指出,以便今后能够亡羊补牢。主要的地方有三处:一是A浪下跌开始后,受国家队救市影响,尽管79仍比较成功地预见了《政策市场市场信号》,但此前对于国家队救市却过于期待,致使短线操作上建仓略为提前,未完全抄在底部(仅抄在底部区域);二是尽管比较正确地预测出C浪的下跌,如818的《自己就是自己》,但对于C浪那种猛烈、持续的“跌停式”下跌仍估计不足;三是对上涨三浪的把握过于期待。114,市场在证券板块的带动下开启三浪上涨,尽管笔者于9日发博文《短线之末》作了提醒,并在此后的一周时间内连续发文,如12日《当心盖顶》后,15日市场大幅低开;18日《锱铢必较终至粒无收》,19日《两个预感》等,但由于受“三浪不是最短浪”的影响,最终却并未做好迎接4浪下跌的准备,致使不但未能完全规避1127的大跌,反而认为短线应有《大盘》,此文亦成2015年全年中最为“败笔”的一次。

回顾2015年,尽管笔者博文预测的准确率远大于失败率,且自己也获得了190%的收益率,但认为最大的收获并非在此。2015年最大的收获,是笔者作为一名右侧交易者,几乎已经比较成功地转换到了左侧交易者行列。不仅如此,通过几次左侧交易模试,笔者还更坚定了市场操作纪律的严肃性和市场分析量化的重要性,而这又必将反过来促使笔者“功底”的提高和为今后博文增添更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所以,作为市场中的一名小散,笔者已可自豪地对自己宣称:我已站在2015年之上,2016你就来吧!无论何种变化,我都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