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周市场将面临的忐忑“抉择”

(2015-01-18 15:53:04)
标签:

股票

大盘

均线

下周

均量

分类: 就市论事(股市观点)

  本周大盘在回补了上上周的跳空缺口后,收出了一根带有长下影线和小上影线的大阳线,是一个先下后上的大折腾,周涨幅2.77%,是连续的第八根周阳线,也是八年来首次实现的八连阳。从形态上看,这种直线性的拉升尽管有些“恐怖”,但其格局依旧显得较为强势。

  不过,本周的量能却始终让人“提心吊胆”,全周成交仅1.63万亿,相比于上周的2.38万亿整整减少了三分之一,已低于10天均量,且5周均量与10周均量的开口也在快速收缩。指数收出大阳而量能大幅萎缩,加上领涨股中的证券板块主力大单净额持续大幅净流出,且不说上涨的基础已经不实,甚而至于“拉高出货”的嫌疑也不容回避。

  均线上,周线所有短、中、长期均线都处于多头排列,特别是周短期均线更是咄咄逼人,其5周与10周,10周与20周,20周与30周,30周与60周均线全处于大开口形态,从而不得不使人想到“盛极而衰”的古语。指标上,MACD红柱已连续三周无明显变化,表明近三周大盘的上涨并没有得到指标的支持;其DIF与DEA虽仍处上升趋势,但开口却大得“夸张”。周KDJ连续10周“卷缩”于高位,大有指数的上涨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RSI已连续七周高位钝化,继续着严重的超买。布林线也相当“夸张”,其上下轨好似一张“血盆大口”,随时准备吞噬一切的“贪婪”。总之,仅从均线与技术上分析,市场还是一个强势市场,但“钢过易折”。这也就是笔者周五博文《大盘可以再涨,但你应谨慎追高》中反复提到的“最后一涨”和“最后一棒”的原因。

  在周五发博文以前,笔者对于大盘的总思路,是短线大盘会刷新3404点新高,并挑战3478点高地;大盘只有在完成了攻击3478点高地后,才会比较象样地来一次回调,其低点应在3000点一线,然后再积蓄力量向上攻击,或许后市真能走出所谓的“牛市”。因为这样走才符合国企改革和注册制的需要。但周五晚间证监会发布的对“中信证券等三家券商暂停三个月融资融券”和“融资融券开户门槛重回50万元”消息,却极可能改变以上的总思路。道理很简单,这是管理层在“隔山震虎”,是针对“疯狂”市场中题材股调查和加快新股发行速度后的第三招“调控”手段;而这次“摧毁”的将是“双融资金”。众所周知,本次行情能够“坚守”至今,资金杠杆的撬动“功不可没”;而成交量的积聚放大,又使得券商“盆满钵盈”,这就是证券股成为“领头羊”的原因。现在管理层针对证券股出手,对于一个融资超过2万亿的市场来说,其“震摄力”绝不容小觑,因为这不仅是对证券股的“擒贼擒王”,而且还影响到其它双融股,特别是沪深300大盘蓝筹股,并进而影响到股指期货,其融资资金酿成“踩踏事件”至少应具50%的概率。从这一点考虑,下周大盘或将进入调整周期。

  不过,本次的所谓“利空”,其实质仍然只能算作“局部”,加上市场的逐步走好也是管理层所期待的,否则一旦市场重回去年上半年,则国企改革和注册制又将如何推出!而且,下周大盘还“跌不得”。周五大盘给出的技术面虽说仍然“向好”,但日线5均仍处10均之下,加之DIF亦处DEA之下,如果后市大盘没有大力度的长阳出现,则无论趋势还是均线,短线都将不再继续“支持”大盘向上攻击。更为“要命”的,是上周五和本周五的两个高点,将正好构筑出一个“小双头”,其“杀伤力”,恐怕是所有“技术派”所最“忌讳”的形态。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大盘攻击3478点后进入调整周期已形成市场“共识”,则市场主力就极可能“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主力或“欲擒故纵”,先选择向下调整清洗筹码,再择机发起对3478点的攻击。

  介于上述分析,笔者以为下周市场将面临一个比较忐忑的“抉择”。如果市场对“利空”熟视无睹而继续发动向上攻击,将必遭到管理层更为严厉的“调控”;如果市场应声而下,则将破坏短线向上攻击节奏,且稍不小心还会酿成“踩踏事件”。那么,大盘会否这样走呢?借助于下周新股申购资金的解冻,先向下略作调整,在5天均线附近盘整整固,然后再择机向上攻击。当然,这一切还得看周一的情况而定,具体点的话注意以下的情况:一是大幅低开后高走;二是小幅低开后低走;三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如果低开高走就必须放量(最好能放大至4500亿),表明市场正借助利空在吸筹,主力“志在高远”;如果低开低走就必须缩量(最好能减少至2672亿左右),表明市场情绪稳定,筹码锁定性良好。

  说了那么多,其实对于我们小散来说,大盘在这个位置的涨跌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筹码需要换成现金。还是那句话:大盘可以再涨,但你应谨慎追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