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月行情或许并不会太乐观

(2014-10-06 15:01:33)
标签:

股票

大盘蓝筹股

大盘

周均

沪港

分类: 就市论事(股市观点)

  节前节后,媒体、评论大都认为,大盘9月放量上攻后,根据以往经验,10月将继续上攻,收阳应是大概率问题。但笔者却有些担心,这些担心主要来源于技术。

  从日线看,节前三天连拉小阳,继创反弹新高,量能配合虽不能说极其理想,但都在适量范围,且均线系统继续处于强势状态,可谓多方咄咄逼人。但我们知道,一般长假前后的行情,由于受到假日因素的影响(包括和谐的需要),失真概率往往较大,并不具参考价值。而且从指标来看,在股指步步上涨创新高的同时,MACD红柱才刚刚露头,其DIF才刚刚平滑至DEA;更为重要的,是MACD已经基本形成了三重顶背离。这种背离,虽说市场主力凭借资金推动或许仍会持续,但最终是必定需要修复的,除非此处能够连续拉出几条量价配合良好的大阳线,以改变此种顶背离。

  从周线看,尽管周均线系统也处于强势之中,且30周均还在上穿了60周均,但上方却已经遇到了250周均和500周均的强压制,想一蹴而就恐怕并不容易。而且,在上上周的放量(2009年7月以来的最大周成交量,但不是最大周成交金额)十字星后,后面阳线的量能是萎缩的,也就是说,周线上的量价配合其实并不理想。再看指标,大盘在创新高,但周MACD红柱却是萎缩的,DIF与DEA开口(乖离)也有些过大;且KDJ未能同步创出新高;RSI持续处于严重超买状态。特别是周RSI持续严重超买,总让人提心吊胆而沍寒。

  更重要的是月线。下图是上海大盘月线图:

十月行情或许并不会太乐观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大盘自6124点下跌以来,皮球落地效应后形成了上下两条运行线,自2008年11月第一次落地至今,大盘始终处于这两条线之中。而9月大盘已再临上线,且加上60月均线压制,若想一蹴而就地冲过去,恐怕并不会那么简单。因为我们知道,如若大盘一举攻破了这条趋势线的压制,则预示着市场已经摆脱6124点以来的大熊市,后市将会走出一个全新的格局。也就是说,股市将告别2008年以来的噩梦,6124点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历史。

  那么,这样的可能性会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不会是现在。为什么?因为迄今为止推动本次大盘上涨的原因太过复杂,有宏观经济调整的因素,有管理层不想难堪的因素,有新股需要发行的因素,有股指期货主力操纵的因素,有市场借机推波助澜的因素等等,惟独缺少一条真正的能够推动市场积极上涨的因素。试想一下2005年6月6日大盘从998点能够一口气上涨到6124点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是股权分置改革。尽管从现在的眼光看,市场有被欺骗了的感觉,但在当时,却然是确确实实的能够提奋与贯穿市场的大题材。但是现在的市场情况又是怎样昵?当年初大盘跌跌不休之时,市场强烈呼吁的“取消红利税”、“沪深300恢复T+0”、“抑制股指期货恶意做空”、“暂停IPO”等措施至今仍杳无音讯,相反,管理层还基本明确了明年新股IPO将实施注册制(如果以现在的体制不变实施注册制,则市场将会被彻底击溃)。可能有人会说10月将启动“沪港通”。是的,“沪港通”对于沪市大盘蓝筹股确实具有实质性的利好,但不要忘了,“沪港通”只局限于沪市(近期沪强深弱已经在体现),而市场“牛市”却需要各方面的“添花”;更不要忘了,在沪市大盘蓝筹股对港股有溢价的同时,沪市中还有许多股是倒“溢价”的。因此说,“沪港通”对于市场短期内会产生“利好”影响,但仅局限于有溢价的大盘蓝筹股;至于长期效应,港人(或者外国投资者)参与沪市,或可能部分改变现有市场的风格(他们以投资为主,不像现在国内的投资者那样急功近利),但限于资金力量(短期与国内主力的资金相比,仍然相形见绌),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会真正体现,而这个过程,你我可能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渡过。

  综上所述,10月行情并不会如现在媒体或市场评论的那样可高枕无忧含饴弄孙了,相反,笔者看到的却是扬风乍毛匣剑帷灯。即使,我说的是即使,10月行情仍可期盼的话,那估摸着也只能是低估值的与港股存在溢价的大盘蓝筹股而已(如果这些股票能够涨起来,确实也能冲破6124点下降趋势线上轨压制),但这些股票,与我们小散好像未有多大关系。因此10月大盘极可能会在节后开盘一二天后展开调整,而且会是一次有力度的调整,其调整时间或许会延续到10月中旬以后,尔后才可能会在蓄势后续攻。这就是目前短空长多行情的基本判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