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落地圣彼得堡时已是子夜时分,除了感受到寒冷之外就是惊讶于尚未黑透的天空。虽然早已知道圣彼得堡被称为“白昼城”可身临其境感受却是是不一样的。
圣彼得堡因为地处北纬60度,所以六七月的“白夜”是这里特有的现象,尤其是圣彼得堡是温
带海洋气候,即便是6,7月份的夏季平均温度也只有17度左右。夏季也是圣彼得堡的多雨季节,一年中不下雨的天不超过30多天居然就给我们碰上了,尤其六七月份是圣彼得堡的白昼季,也就是仲 
波罗的海往岛内深了一脚,形成一个浅浅的海湾。海浪到不了湾内,而我却可以把三脚架架在离海水最近的沙土上,看着脚下的深蓝色的海水涌进退出,看着天空海鸥忽高忽低,看着远处的欧洲最高建筑-拉塔赫中心,拥着朋友带来的羽绒服,静静地等候天边那一轮红色降落。
一个多小时后,上空的天好像暗了一些,海天一线的地方却依然是一圈粉红的晚霞,再往上有着乌青的运,看着像蘸着墨,却又被霞光打上一些晕彩,让人心升异样,别有一番风采。
温度持续下降,我感觉羽绒服带来的温暖无法惠及我单薄的裤腿。而天边却仅仅是在其他地方的蓝调时间的深蓝。短视频和延时都已经拍完,再没有跟寒风作斗争的勇气了。收起三脚架就往那挂着大红灯笼的中国烧烤城奔。一推门,大碴子味的普通话铺面而来,熟悉的香味,熟悉的菜单,可惜味道却是有点失了水准。好在我们只需要这些烧烤气给我们一些温暖,并不需要用以补充口腹之欲。餐厅里的留学生们打着牌。喝着酒,刷着视频,还有用着国内父母的钱.......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替那些父母操心。
俄罗斯的超市非常大,有点美国佬的样子,不同的是:24小时营业。进去之后,物品丰富,琳琅满目。测算了一下物价,觉得都还能接受。买了俄罗斯的国粹大头娃娃巧克力,事实上,太甜,不适合吃。然手信是必须带的。从超市出来,已经接近12点,停车场外不停有车灯亮起。天空比之前黑了许多,连路灯都开始有了点用途。距离封桥时间很近了,朋友把车开得风生水起,直奔冬宫桥而去。
圣彼得堡是每天凌晨1点,涅瓦河上的桥梁会依次打开,方便大型船只在波罗的海和内河间的进出。最初是用马车拉着卷扬机打开桥梁,后来逐渐采用了电动开启。曾经在新华网看到几张冬宫开桥的庞大的机械和电控机构。冬宫桥固定下来是1916年,从这一点上,我们的工业起步太晚了。
涅瓦河两岸早已挤满等候看开桥的游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放下三脚架的位置,即刻跻身进去。天空像是一个大穹庐,头顶是深蓝至黑,天边确是亮堂的粉红。水面上百舸争流,只为看多座桥梁次第开。临近1点,却一直还有车辆冲上桥面,桥下停满了各种各样的游船,所有的人都在等候那个时间的到来。时间到了1:20,
终于再也没有车辆冲得上桥了。广播里有一道好听的男声伴着音乐讲了一串的话语,我想象着是:各位游客晚上好,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让我们倒数......哈哈哈。伴随着音乐声,冬宫桥从正中间向上开启,逐渐形成一个“八”字。四周呼声一片,快门声更是此起彼伏。待八字不再打开,灯光秀开始。灯光打在扬起的桥面上,各种不同的造型,摇滚似的乐曲,我看到有人开始扭动了舞姿。十分钟过后,音乐停止,水面上的游船又开始了欢动起来。
朋友一直在我们旁边等着,许是陪人看了太多次,心中连一点欲望都没有了。一上车,扑面而来的暖气将我们包裹,刚才的嘉年华像仿若在另外一个空间。直到我们离开很久,河面上的喧嚣依然传到耳边,真的是“夜未央”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