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心理学】摆脱“取悦强迫症”,老好人站起来!

(2014-09-10 10:28:01)
标签:

老好人

取悦症

人际关系

不敢拒绝

心理健康

分类: 我爱心理学

关注修齐健康,获得更多心理学知识和免费咨询体验。微信号:wx_zo365

https://mmbiz.qlogo.cn/mmbiz/GYzK78tjGfvOHpjvypITxWx7SWwAsIhd98ib8jw3gmR7mXarMMiaEia53AicXvXjicfrztvPqrMOEU1Jkc2qLWkg5ibQ/0

【小编say】不敢得罪身边的人,好话说尽好事做绝好人做透!只要有人找帮忙,总是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哪怕不情愿也不能直接拒绝,你有这样的表现吗?

 


 

来源:39健康网


Q:What's 取悦症


A:取悦症,亦称“看管人性格障碍”,是一种病理状态。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这种过分取悦于他人的好人常常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


“取悦症”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取悦者会执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而且认定别人也是这么看的。但你的与人为善可能会让你看不到别人正在利用你。为了始终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现出愤怒和不悦,不管这样的情感表露多么正当。而且,你会避免批评别人,以免被别人批评。心理学家把这叫做“冲突避免”(conflict avoidance),你会把对抗和愤怒看做危险的情感体验。


在取悦症中,有三个心理要素紧紧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行为、思维和情感是三条边,而且它们彼此互为原因和结果。例如,强迫行为受畏惧和逃避情绪驱动,并由扭曲的、有缺陷的思维所支持。同样,焦虑情绪可以引发逃避行为,而逃避行为反过来又跟有缺陷的或错误的思维方式有关系。取悦于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惧驱使:畏惧拒绝,畏惧抛弃,畏惧冲突或对抗,畏惧批评,畏惧孤独,畏惧愤怒。你坚信只要当好人,总是替别人着想,你就能避免这些消极情感。

https://mmbiz.qlogo.cn/mmbiz/GYzK78tjGfvOHpjvypITxWx7SWwAsIhdkJIa04AFFricW6xKXvDdlyJ72ZBicRVNIhXawYhMe9uoomaYATpHib0rw/0


取悦症实质是对消极情感的畏惧


​取悦于人是个古怪的问题。乍看起来,它可能根本不像问题。事实上,“好人”这个字眼儿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恭维话。想办法让别人高兴,这有什么不对的呢?不过当“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可便不是个好现象了。患有取悦症的人其实也就类似于台湾偶像剧里面所说的“便利贴人群”,别人有什么事情只需要随手写一张便利贴,往他身上一贴叫他代办就可以了,因为这样的人为了始终保持老好人形象,总是不会拒绝的。他们不敢表现出愤怒和不悦,不管这样的情感表露多么正当。不敢拒绝、避免批评的这种心态,心理学家把这叫做“冲突避免”,也就是会把对抗和愤怒看做是危险的情感体验而拒绝尝试。


取悦于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惧驱使:畏惧拒绝,畏惧抛弃,畏惧冲突或对抗,畏惧批评,畏惧孤独,畏惧愤怒。你坚信只要当好人就能避免这些消极情感。治愈自己的取悦症首先应该专注于理解和纠正取悦于人的心态,把努力的重点放在理解和打破取悦于人的习惯上,学会表达愤怒,有意识培养说“不”的能力。


取悦症的类型


  • 认知型“好人”


驱使你取悦于人的动力是这种思维定式:你需要并且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而你衡量自尊和定义自我的依据,就是你为他们做了多少。如果你是一个认知型“好人”,那么你就会陷入沉重的自我亏待心态中。当你有取悦于人的心态时,你相信讨好能让你免遭他人的拒绝以及其他刻薄的对待。


  • 习惯型“好人”

如果你是一个习惯型“好人”,那么你就会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你会为他人做得太多,几乎从来不说“不”,很少给他人派活儿,并且会变得无力招架、疲于应付。


  • 情感逃避型“好人”

 

对这一类型来说,取悦症主要是因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导致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GYzK78tjGfvOHpjvypITxWx7SWwAsIhdbJZXDOdRtqicqtDIF3Hia7FvfJiabUjO1nQBQq1KSZdt9QOCco3aX0yqQ/0


取悦症的影响


1、表面上我们否认了对他人的愤怒和怨恨,但是在内心里,我们会感到焦虑、恐慌和沮丧。在任何人际关系中,如果你的好不让你表达自己的不快、生气、心烦或失望,或者不让你听到他人的抱怨,那么你就没有什么机会解决双方关系出现的问题。


2、过分取悦他人的滥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充满自卑、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感觉被孤立等。


3、此外,取悦症会造成心理障碍,阻止你发出和接受这些消极情感。如果你不能表达消极情感,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不再真实。你会被看成是平面的纸板人像,而不是立体的、丰满的、多侧面的血肉之躯。而且受到压抑的消极情感也可能会表现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背痛、胃痛、高血压等与紧张相关的症状。


如何应对“取悦症”?


1、 应该首先专注于理解和纠正取悦于人的心态。


2、把努力的重点放在理解和打破取悦于人的习惯上。


3、学会表达愤怒。


4、练习说“不”的能力。


5、最后,也可能在你的取悦症中,没有哪一个根源更突出。因此,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方面开始自己的改变过程,效果是一样的。



--===修齐,修身齐家===--

♦账号定位我们致力于提升职场人群的幸福感,分享心理学知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方法。

服务功能

组织健康咨询:解答企业发展和员工绩效的疑问/需求

体验EAP咨询:留言预约免费文字/电话咨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