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产生“演讲焦虑”?如何克服?【我爱心理学】

标签:
我爱心理学演讲焦虑如何克服演讲焦虑健康 |
分类: 我爱心理学 |
后台经常收到读者朋友问,如何克服演讲焦虑?这里小编找到一篇细分了演讲焦虑四种原因的文章,并对每一种类型附上提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PS,明天我们还会继续这个话题,再分享一篇李孟潮老师的文章,从道家心理学来应对演讲焦虑,敬请关注哦。挑对你有用的就好:)https://mmbiz.qlogo.cn/mmbiz/GYzK78tjGfuaNjPlzAW60iaLRZah57QYTnptOddiaOyIBMa0Yz1wsvXmrtUuuUCSDUHIgdAJB6kb03fAyyBibxn9g/0
来源:网络
编辑:劳申玥
原因一、害怕行为表现失控
想要公开演讲的人第一个希望便是能够行为。演讲者必须能站得笔直,保持平衡,张开嘴,说明白。如果他们不能这样,那就意味着“他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身心运作”——这对他的自信心是致命的打击。既然对“身心”的控制最终是生存所必需的,那么原始机制的运作遭到破坏则代表着一个象征性威胁。特定的症状,如摇摆、声音颤抖、晕厥感、说话不流畅、姿势生硬不自然,都会发生在他身上,“我不能控制好自己——我不能够表现好——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在我身上”。
观众感觉到了失控的表现(或者这个演讲者认为)。这个人不只会经历不能行为的恐惧,还会更加害怕这种行为欠佳会被观众看做是他“有病、紧张、不成熟、神经症、笨拙”的迹象。
小编提示:
害怕自己失控的人,可以在演讲前回忆自己日常的成功表现,比如和熟悉的人说话时就不会紧张失控是吗?那么在演讲中,也一样可以做到,也许不会那么好,但自己基本是可以应对的。回忆成功体验,可以让我们把好的感受带入到演讲情境中,持续发挥作用。
这也可以解释为,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一个人讲话和对一群人讲话,也许区别没有那么大!
原因二、生理焦虑的作用
生理症状最初是交感神经类型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出汗。然而,这些症状之后通常伴随着晕厥、眩晕、颤动感(副交感神经)。晕厥感有时是血压下降造成的,可能跟下肢的供血有关。同样的,口干和出汗是自主神经反应。
焦虑本身对消极的概念化发挥着“促进因素”的作用。首先,不愉快的体验就跟突然的剧痛一样,会使人的精力从头脑的工作上分散开来。其次,他将焦虑看做是他没有很好地起作用(或者是他将要表现不好)的一个突然的信号。他们把焦虑本身当做是功能失调的标志,他有一个诸如“这是我不会成功的一个信号”的观点。接着,他的整个自信心就会受到侵蚀。当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焦虑,而他的认知运动组织转移到危险时,他明显的“紧张感”就有可能增大,行为表现中的困难也会更多。
小编提示:
了解自己的身体反应,有助于“解构”消极思维。当你告诉自己,“我口干舌燥手心冒汗头晕发抖,都只是我对这个情境的身体反应,就像饿了会心慌,累了会犯困,是正常的自然的,这并不意味我是失败的”,你会更能接受自己身上发生的状况。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在什么时候会有什么反应?当你熟悉这些感觉,它们对你就没有那么大的威胁感。
原因三、依据观众的反馈评价自己
典型具有演讲焦虑的人会用来自听众的反馈,告诉自己他的演讲是否具有效果。如果听众的反应是消极的,则他的正常行为就有可能遭受损害。如果他认定听众觉得他无能,这种评价可能会触发他的无能感并且引发非适应性的“保护”反应。他可能会丧失能力,受到伤害,甚至可能失声。事实上,如果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这些环境下工作,他就可以正常工作。听众的消极反应会让他觉得自己不能高水准地工作,最后陷入恶性循环中。
来自听众的消极反应经常使得消极想法一涌而出(“他们看出我紧张了,他们觉得我软弱,他们看不起我了”)。结果,这个人主观体验到自己影响听众的能力减弱,并且感觉自己的能量正在流失。在他变得越来越“软弱无能”时,他察觉到巨大的危险,并且觉得自己容易遭受攻击或来自听众指责的伤害。实际结果就是他的自信心灾难性地下降,他觉得自己不能依赖自身的机能来帮助自己渡过危机。
小编提示:
虽然很多心理类的文章中会说,不应依据他人的反应来评价自己,但小编认为这并不容易做到,而且也没有绝对的必要。比较平衡的状态是,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大致相当,或者自我评价稍高一些,这是健康的自恋。但如果完全不顾他人评价,则容易陷入隔离性的自恋中。
常常因观众反应而引发演讲焦虑的人,小编建议可以在心中把这些反应暂时搁置,在演讲结束后,再去寻求他人真诚的评价和建议,但只是为了帮助自己下次做得更好。我们并不需要别人当场打分不是吗?
原因四、演讲时的认知定势
一个人在演讲前的认知定势包括各种各样的消极态度,演讲焦虑的总体定势是感觉听众本身就是威胁性的,他们时刻准备扑向任何一个错误。他认为听众的期望是,他必须表达清晰明白,内容必须恰当且有趣,举止自然且有自信,但是不能太随意或太不正式。他觉得只要违反这些规则,就会招来批判性的反应。他的自我知觉是,他将会无可遮蔽,暴露并且不能胜任;再者,他将遭受会产生严重后果的抑制和痛苦的焦虑,这些都会损害其行为表现,使其遭受年终批判或奚落。这种定势在自动思维表现得比较明显,如“我没能力做好它”“他们会对我失望的”或“我会让自己出丑”。
演讲开始时,这种认知定势包括自我监控和对听众反应的评价。这一定势以消极评价和可怕的预测为代表:“我看起来好傻”“我没表达好自己”“我会忘了自己要讲什么”“我听起来很孩子气”“我没法继续了”“我会被迫停止的”“我会出丑的”。对听众反应的解读是以选择性聚集为基础的,通常以这样的想法表达出来:“他们觉得厌烦了”“他们觉得我没有希望成功”“他们希望这个演讲结束”。
这种认知定势会让人事先准备好迎接危险。演讲者准备好应对他觉得比自己更强大的敌人,而且这个敌人准备攻击或是抛弃自己。演讲者觉得自己容易受伤,而且无可遮蔽,并没有察觉到自己拥有有效武器来避开这一预想的攻击。因此,一种原始防御反应就会被触发——动作僵化、对声音清晰度的抑制。但问题是听众并不是要攻击他的敌人,因此,这个防御性保护一点都没有保护到他。实际上,它还损害到他的正常行为,并且使其时刻提防着那些他非常想要逃避的东西:他对认知和身体机能的控制力下降,给听众的印象却是软弱无能的。
小编提示:
如果你存在这种长期固定的认知定势,想必不只是公开演讲会焦虑,在其他事情上也会容易焦虑。那么你需要考虑的是,“为何我总是感到观众会苛刻挑剔我?真的是这样吗?”
也许这种感觉由来已久,你会发现,就像小时候被父母老师挑剔,答错题被同学幸灾乐祸等等……那么你现在有机会重新去体验这些感觉,更多地探索自己的内心。
--===修齐,修身齐家===--
♦账号定位♦我们致力于提升职场人群的幸福感,分享心理学知识、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方法。
♦服务功能♦
组织健康咨询:解答企业发展和员工绩效的疑问/需求
体验EAP咨询:留言预约免费文字/电话咨询
http://mmsns.qpic.cn/mmsns/GYzK78tjGfuKnVrYMRHibZ69ujza37Sk6eIRpRiar8RvvdnYSicHLSROw/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