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心理学】连载:人际界线不清的十七个表现(完结篇)

(2013-07-17 07:59:50)
标签:

我爱心理学

人际界线不清

人际关系

修齐微刊

健康

分类: 早安心能量

这次是连载第四期完结篇,强烈建议没看过的朋友发送“R”(获取系列全4篇)把前面3篇也读一读,这样会对人际界线的问题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我爱心理学】连载:人际界线不清的十七个表现(完结篇)

引言:

国与国之间要划定疆界,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边界。不同的是,国界是有形的,而人际之界是无形的,因此也更容易模糊不清。一个“健康”的人际边界能使人们在距离感与亲密度之间建立平衡关系,也是让自己快乐、让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


十二、窥探隐私­

朋友之间应该分享秘密,不分享秘密、不谈自己的感受、不暴露自己的想法,就算不上朋友。但是,如果是一般关系,窥探别人的隐私就不合适了。有的人特别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这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


十三、过度暴露­

同样,跟关系一般的人分享秘密、大谈自己的感受、过度暴露自己的想法,也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


十四、侵犯隐私­

过程阐释、窥探隐私、过度暴露都属于侵犯隐私,它打破了人际界线,闯入了别人的私人领地,侵犯了别人的心理空间。这方面的表现有很多,例如衣着过分暴露、穿着睡衣会客、借别人的衣服穿、用别人的牙刷、进入别人的卧室、使用别人的卫生间、翻别人的抽屉、看别人的日记、查别人的电话记录,等等等等。­


十五、道听途说­

人际界线不清的人容易受暗示,别人说什么,他不会理智地分析,而是盲目接受。不但自己接受,还会迫不及待地向别人传播、推销。于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了,而且越传越神,成为流言蜚语。真是人言可畏。人言之所以可畏,就是因为人际界线不清。人际界线清楚的人不会轻信流言蜚语,他相信事实,相信证据。­


十六、忠诚和猜忌­

忠诚于某人,就是把自己当成别人的一部分,把自己交给对方,这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其实,你是你,他是他,只要对自己忠诚就可以了,用不着对别人忠诚。­


人际界线不清的时候,人们也会要求对方对自己忠诚,这种情况在朋友和恋人之间非常普遍。要求对方对自己忠诚,就是把对方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把对方彻底占有。如果对方不忠诚,就是我的损失,是对我的背叛,因此非常担心对方不忠诚,想方设法检验对方的忠诚度,严重的就表现为猜忌。­


猜忌和猜心略有不同。猜心相对“积极”一些,目的是了解对方,而猜忌是负性的,是不相信,是怀疑。猜忌很容易转变成窥探和侵犯隐私。­


怀疑和相信表面上是相反的,但都属于人际界线不清。人际界线清楚的人尊重事实,不会轻信某个人,也不会无端地怀疑别人。对他们来说,别人的话仅供参考,类似于灵感或线索,需要事实来验证。别人的意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效果。­


十七、纠正­

人际界线不清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比你更了解你。当你产生某种想法、出现某种情绪变化、想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你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是错的,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他显然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你身上去了,他以为你和他是一样的人,发现你和他实际上不一样,他就认为你错了。同时,他又很关心你,希望你别犯错误,于是就来纠正你。这是双重的人际界线不清。第一,他以为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一样的;第二,他要对你负责,他想拯救你。­


这样的纠正其实非常有害。人际界线不清、暗示性高的人会接受别人的纠正,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和意图压抑掉。一个人越不了解自己、越压抑自己,越容易受暗示,越容易人际界线不清。这就不是拯救了,而是控制。


来源:网络

编辑:劳申玥



❤❤❤第166天,维护别人的界限也是尊重❤❤❤

★今天这几个话题中,对我来说最有同感的是说到过程阐释、窥探隐私、过度暴露都属于侵犯隐私,侵犯了别人的心理空间。想到这是我们初学心理学时很容易犯的毛病,随着看待问题变得有些清晰,就不分场合地忍不住去“戳”别人,或者大谈自己的深刻领悟。虽然道理说得不错,也是出于善意,却忘记了对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这些道理也可以运用到亲密关系中,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时候越是亲密越是矛盾重重。


如果你喜欢这几篇心理文章,请转发给你的朋友们。愿大家都在各自的生活中,体会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滋养!


--===∽===--

我们关注职场人群心理健康,分享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方法,欢迎与我们同行!

快速关注:右上角菜单→关注官方账号

导航信息:发送“?”或“h

关于我们:发送“ZO”或“修齐”

过往文章: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修齐健康新浪博客

【我爱心理学】连载:人际界线不清的十七个表现(完结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