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心理学】连载:人际界线不清的十七个表现(二)

标签:
修齐微刊我爱心理学人际关系自我边界人际界线健康 |
分类: 我爱心理学 |
今天是连载第二篇,分享3个主题:讨好、猜心和敏感。
错过第一篇的朋友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wx_zo365,发送“R1”查看《人际界线不清的十七个表现(一)》
下期主题:另一个自我、分离焦虑、重感情、强调意义,会在本周六的【我爱心理学】栏目发出。
引言:
国与国之间要划定疆界,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边界。不同的是,国界是有形的,而人际之界是无形的,因此也更容易模糊不清。一个“健康”的人际边界能使人们在距离感与亲密度之间建立平衡关系,也是让自己快乐、让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
四、讨好
讨好既是客体关系理论所说的一种投射性认同,又是自体心理学所说的一种自体客体移情(反映性移情),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为此而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迎合别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够让对方开心的事。讨好别人、迎合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背叛,这是“假自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照顾,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讨好父母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存能力的提高,没有必要继续讨好别人。或者说,如果是生活所迫,讨好一下某个重要人物,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讨好变成一种风格,到处讨好,奴颜婢膝,那就有问题了。
说讨好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是因为,如果不给别人带来实际的好处,譬如请客送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而仅仅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投其所好,那是没有作用的。以为这样做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其实是一个错觉。
再说,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有那么重要吗?除了满足一下虚荣心,并没有实际的好处,除非得到奖金,或者提拔。
表演型人格障碍很在乎这些虚名,为了追逐虚名而脱离实际,其实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五、猜心
讨好必须先了解对方的心思,不然的话,马屁拍错了,反而被踢一脚。以为自己能够猜透别人的心思,这本身就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别人的心思是永远猜不透的。于是,有的人去研究心理学,希望通过心理学去了解别人的心思。
猜心也是拯救和控制的一种手段。
有的人喜欢猜别人,但害怕别人猜自己,担心自己的心思被别人知道。这种人通常兼有黑白分明,而且认为自己是“黑”的,自我评价是负面的。所以,他们回避与人接触。表面上与人划清界线,其实是人际界线不清。别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心灵感应”是不存在的。当这种担心达到一定强度时,可能会出现被洞悉感,觉得自己被跟踪、被监控。偏执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偶尔会有这种症状,如果非常明显,那就是精神分裂症了。
有的人喜欢被别人猜,故意不把话说清楚。如果猜对了,就很高兴,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知音;如果猜错了,就不高兴,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够用心。
猜心就是投射,不是猜出对方的心思,而是把自己的猜测强加到对方的头上。
六、敏感
猜心和敏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很难说清楚。知道了别人的心思,自己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这就叫敏感;因为敏感,所以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心情变化,这就叫猜心。
敏感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共情,或者共鸣。双方的情绪相同。对方是什么情绪,我也是什么情绪。人喜亦喜,人悲亦悲。这种情况也叫“感染”。有的人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感染,看肥皂剧都会哭得稀里哗啦。这种人心软,耳根也软,没有主见,容易受暗示。
第二种表现是对抗性的,双方的情绪不同,但有联系,是对应的,例如,别人想打我(愤怒),我感到害怕(恐惧);或者别人在哭(悲伤),我觉得烦(愤怒)。别人表扬我,我感到高兴;别人批语我,我感到难过;别人对我好,我很开心;别人对我不好,我很生气。这些也是对抗性的。
一般认为,共情是以对方为中心的,“对抗”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自恋”的表现。自恋型、反社会型、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的敏感主要表现在“对抗”。换句话说,他们的情绪不容易被感染,但容易受影响。
来源:网络
编辑:劳申玥
❤❤❤第159天,在生活中学习心理学❤❤❤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谈到的很多现象都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也是人之常情,并非要全盘否定。更重要的意义是,要慢慢体会、明确自己的边界和底线,这样可以有选择地为人处事,包括有选择地主动和某些人“边界不清”,这样才更有能力去爱自己所爱的人。
★今天你学到什么?想到什么?下面的讨论区是供大家交流分享的,欢迎给小编留言~
--===∽===--
我们关注职场人群心理健康,分享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方法,欢迎与我们同行!
快速关注:右上角菜单→关注官方账号
导航信息:发送“?”或“h”
关于我们:发送“ZO”或“修齐”
过往文章: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修齐健康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