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心理学】拖延与存在主义:自我欺骗“我明天更想做”

标签:
我爱心理学修齐微刊拖延症存在主义杂谈 |
分类: 我爱心理学 |
【什么是“存在主义疗法”】
百多年前,西方的心理学仍是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当Freud发展出其著名的精神分析治疗法时,我们可在其中隐约看见存在主义哲学的痕迹!到现在,存在主义取向的疗法因其契合了当代人普遍的精神状况,而成为一支重要的趋势。它协助当代人们探索孤独感、疏离感及无意义感等现代生活的主题,特别是针对那些在生活中很难找到生命意义与目的以及那些无法认同自己的人。
存在主义也提供了心理分析、及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一个很有力的哲学基础。欧文·亚隆式团体治疗、完形疗法、焦点解决、叙事疗法等都属于由此作为理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
关于“存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许我们可以从对“拖延症”的存在主义视角解读中,开始这个讨论。如果大家喜欢或不感兴趣这个话题,都请告诉小编:)
昨天推送了“拖延与存在主义”的上篇:《关于工作的延误,还是关于生命本身?》今天是下篇,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发送“M”从近日最新资讯中查看~
“我明天更想做。”自我欺骗道。
“时间还长,再等等。”自我欺骗道。
萨特在界定谎言自身的荒诞时写道,“……听谎话的人和说谎的人完全是同一个。”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说谎?有谁相信呢?
我们对自己说谎是为了躲避绝对自由,从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做出的选择。当我们来到世上,产生意义时,接受每一个选择就成了令我们不安的责任。这个责任使我们极度痛苦、紧张。萨特向其他人争辩说,我们欺骗自己,想逃避这种责任,逃避自由。拖延就是这种逃避和自我欺骗的一种形式。
自我欺骗有多种形式,包括:根据自己所处的的位置和应承担的义务做事,借口自己别无选择,“这是我们的义务”,以此逃避选择;自我欺骗的另一种形式是对自己说谎,使自己的不作为合理化。“我明天更想去做。”“压力之下我会做得更好。”“时间还长呢。”自我欺骗使拖延变得合理。
存在主义对自我欺骗的理解是不守信。我们否认生活中的责任,否认自己做出的选择,这是种不守信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以事实为例。整个星期,你一直没做报告,你向自己许诺会在周末做。可眼看星期日的晚上都到了,失望和悔恨使你极为痛苦,就自欺欺人地说这周做了其它更紧急重要的事,况且还有时间,并自我保证星期一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做它,以此安慰绝望的自己。当星期一早晨真的到来时,该是你选择行动的时候了。可你没有,仍然自我欺骗着。
举个学生生活的例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仅说“我明天更想去做”(你总是这样念念有词),但对于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选这些任务、这门课、甚至没去上大学,你现在也说不出个理由。甚至你根本就不想要个理由,对吗?
所有这些都是不守信的生活,逃避自己生活中的责任。真是可悲。可悲就是充满痛苦和怜悯,其实是自怜。人人都知道那是自欺,但却不能使自己与说谎者和受骗者真正的分离开来。实际上我们骗不了自己,所以我们不停地受着痛苦的折磨,这种痛苦正解释了存在主义者的观点:我们面临着做出选择并要为这些选择负责的痛苦。
不守信能影响我们的一生,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拖延能给予很好的解释。我们推迟一切,尽管受着伤害,却不愿接受自己和生活应有的责任。甚至还找借口,说,“我是个长期拖延者,这就是我的方式。”这正是生活不守信的另一例证、逃避责任的一次失败的尝试。
可能这听起来有点残酷。但我不是在这儿“说教”,我只是从存在主义的观点给拖延提供了一种解释。我知道这是对那些把自己形容成“慢性拖延者”的人讲的。关键是,这总是与我们做出的选择有关。我们总是要通过选择活出自己,对自己负责。
作者:Timothy
译者:
❤❤❤第130天,每一个选择都是对自己负责❤❤❤
★收到一个很正能量的“战拖故事”!
「南西」
做手工的人常犯的毛病是烂尾,或者想着的东西迟迟不敢动手,这种慢性拖延足够扼杀手工者的创造力和激情,原来学习存在的知觉能力这么重要。这个拖延背后是怕失败的恐惧
我妈妈走了之后我倒变得及时做家务了,她对我的干扰挺大的,但是毕竟我要为自己以后的生命负责了,还是要建立自信的自我。
★最后,分享一个关于“拖延症”的4分钟小动画,我们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来逃避生活,你有吗?
http://v.qq.com/boke/page/v/0/6/v0105zr2c66.html
我们关注职场人群心理健康,分享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方法,传播心理学知识,欢迎与我们同行!
快速关注:右上角菜单→关注官方账号
如何分享:右上角菜单→分享到朋友圈/发送给朋友
导航信息:发送“?”或“h”
八点档心理精选阅读,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