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标志》公开课心得 樊宇
(2012-04-02 18:09:07)
标签:
学生杂谈 |
分类: ★威县实验中学•7人★ |
作为一名大学生顶岗支教的教师,我有幸在交流学习活动中上一节公开课,我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对于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上好一节公开课得有充足的准备。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这一次课,我上的内容是生活中的标志。从这一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它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我有如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一、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要体现生活性
课程源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学生是生活在特定的区域内的,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条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千差万别。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寻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与认识特征适应,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知识技能传授的“度”。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生活的标志》一课中,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走近生活,认识标志,客观的了解,学习有关标志的知识。本课通过用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2008年奥运会会徽标志进行导入,通过让学生识别熟悉的标志来理解标志是一种作为图形方式出现的设计语言。学生的兴趣浓厚,一下就投入到了标志的学习中来。再走进标志,将自己主观的设计意识,用标志的设计来表达。突出了知识的层次。这样的设计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有效。
二、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要体现情趣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严格起来说,课堂上的每时每刻师生都处于活动之中,有的是内部的思维活动,有的是外部的实践活动;有的是内心的体验活动,有的是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有的是个人的认知活动,有的是小组的合作活动。学生要能学好综合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就是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自己设计制作了贯穿全课的教学课件。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标志,分析标志的特点、作用、分类,让学生对标志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知道标志具有识别、指示、引导的作用,具有简洁易懂、美观概括,意义突出的特点,并按照标志所规范的行为去做,遵守公共道德。既顺利地突破了难点,又突出了重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相信教学方法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想理解、掌握、研究所学内容,从而转变为创造的动力。我在《生活中的标志》的课堂设计中,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标志的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有效地激发他们创作的动力。
三、积极创设情景,独立创作体验
在创设情境环节展示校园环境平面图,让学生找出校园中缺少标志的地方。给学生创设创作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中寻找创作源。在创作体验环节要求每个学生为学校做点贡献为学校的某个角落根据标志的特点设计一个标志,方便大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通过师生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创作完成后,我组织学生将自己收集的作品进行展示,大家共同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经过课后的评教环节,我也认识到自身也存在不足:1、在新课部分讲解标志的分类时,用的时间过长。2、在分析标志的特点时,尤其是标志的形状和造型上,分析的不够到位,在学生的作业方面就用了一种形状,没有考虑到其它形状。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课后自己的总结反思和指导老师的批评指正,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讲课的技巧,以后我会合理正确的将这些讲课技巧运用到每一堂课上,争取使以后的课程讲得更好,为学生的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四期威县临西顶岗支队 威县实验中学 美术 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