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作为个体如何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完成自我救赎(二)

(2017-05-19 16:26:26)
标签:

教育随想

昨天抨击了应试教育,但并不表示要抛弃应试教育。

因为应试教育就是活生生的现实。一个学校如果高考成绩差肯定在社会上难以立足。因为家长把孩子送进来最直接的期盼就是孩子将来能考个好成绩,金榜题名。素质这东西,肉眼不可见。哪有分数来的直接明白?

因此,一个老师首先要让自己的教学成绩非常好才行。这是你立足的前提。一个老师整天谈素质教育,自己的教学成绩一塌糊涂,我估计这样的老师很难存活下去。

但是追求教学成绩不是拼尽全力只追求教学成绩。我们还要挤出时间给孩子拓宽教育视野,将美的教育、善的教育穿插其中。真善美三者兼顾,挤出时间给孩子放个电影听首歌,春天踏青,看看日落。至少能在课堂上基础三五分钟谈谈自己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借此激发孩子的独立思考意识。

你可能会说,这怎么行?光抓成绩就够我忙活的了。

这正是我们老师首先要攻克的难关。就是你要立足做一名效率型教师,用心钻研、苦练业务,用最少的时间给孩子高屋建瓴般的点拨,你上一节课要顶上别人的两节课。不要做力量型教师,课讲得一塌糊涂,就是凭借课下抢占学生时间,这样的老师表面勤奋,实则最懒惰。愚蠢而勤奋的老师最可怕。对学生扼杀得最严重。

想让学生跳出题海,老师就要首先跳进题海。你不先下地狱,谁下地狱?

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需要一点灵动的。老师要饱览群书,语言幽默,深入浅出,让学生上你的课成为一种享受。当然,这些功力需要你潜心打磨。

学生学习同样如此,高中生应该是思维最活跃的,应该是理解了最为旺盛的时候。就要给孩子树立“效率第一,勤奋第二”的意识。我们中国人向来就把学习理解成一件很苦逼的事情。比如“头悬梁锥刺股”“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就是鲜明写照。勤奋当然重要,但成绩不会一直与勤奋成正比的。你一天学习12个小时和14个小时真的没有多大差距,关键是单位时间里你的思维含金量有多少。要引领孩子智慧学习,摒弃熬夜自残式的学习方式。

我上高中那会,班长打乒乓球、跳高都很厉害,学习成绩也好,看着人家学得一点都不累。原因就在于人家专注度强,思考有深度,再难的知识点也能当堂理解透彻。走起路来自带光环。没怎么费劲就考上了山东大学国防生。

有的同学死拼时间,点灯熬油,课下哪里都不去就是呆在教室里学习,啥爱好也没有,成绩就是上不来。渐渐地,眼神呆滞,反应迟钝,自信全无。

不要强调学习态度,态度端正又能如何?关键是有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善于思考。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树立效率意识,淡化勤奋意识。当你盯准“勤奋”的时候,就会夸大勤奋的作用,以为勤奋能解决一切。其实,最重要的素质是提高单位时间的思考品质。

老师也是如此,仅仅满足于讲教材和习题的老师是不会体会到职业幸福的。翻来覆去就这点东西,时间长了谁也烦。

你水平上来了,就能轻松看透应试教育的那点小把戏,用较少的时间就能搞定教学。然后,你就能挤出时间给孩子讲述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传递你的价值观,关注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就会更加尊重你崇拜你,折服于你的人格魅力。你的课堂效率就会更高。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你的教学越来越轻松,你就越能开拓孩子的视野,给孩子谈谈人生、谈谈爱情、谈谈理想、谈谈生命、谈谈尊严.......。避免孩子成为只会考试的小傻瓜。

这是目前应试体制下,一个老师完成自我救赎的重要途径。

同样的应试体制下,有的老师能顶住压力,茁壮成长成智慧型的老师,四连拨千斤,课堂越来越出彩,深得学生喜欢;有的却匍匐跪地,渐渐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成为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课堂因循守旧,毫无生气,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应付了事。这就是相同外在环境下个人不同的价值选择。

别说不可能,你下定决心苦干三五年就一定能实现讲台上的自由。你就能找到教师职业的尊严和幸福。

你可能会反问?这样怎么评上职称啊?

一旦你找到教育幸福,你就会理性看待荣誉职称这些东西,甚至会淡化掉完全放弃掉。实在放不下,你依然可以参加各种教学评比,为自己评职称积累分数。做一个有自己教育理念的老师并不是和现实完全脱节,二者并不矛盾。

要想不跪下教书,就要先跪下学会考试。

当把应试玩弄于股掌之间轻松驾驭之时,你就能从应试环境中争取到最大的自由。

全力以赴搞应试的人,往往应试真搞得不怎么样。因为头脑愚钝太久,再也难以开化,灵动不起来了。

态度和勤奋固然重要,过分强调态度和勤奋,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极端的尽头是愚昧。

用王开东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老师教书从来就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大写的人。一旦你为考试而教书,你不过就是一个可怜的体力劳动者,你只是在生产螺丝、斧头和钳子,你根本不是在从事教育。成绩不过是敲门砖,高考分数出来,学生就会对分数弃之如敝履了。你只会教考试,不是救人水火,而是毁人不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