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现在的高考试题中,想找出一道绝妙的好题是越来越难了。随着高中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高中生们更加刻苦的学习,专家们如果命制的试题泾渭分明一目了然的话,肯定是好孩子会全部做对,这样的话试题就没有了区分度,也就发挥不了高考制度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功能。
此种背景下,高考试题盲目走向了通过降低试题质量提高区分度的不归之路。
什么是低质量的高考试题呢,标准很简单,那就是大批同学做错而内心很不服气,一小部分做对了的同学即便做对了,也绝不是为自己的优秀点赞,而是心有余悸,长舒一口气,夸赞自己“命真好”。言外之意,做对的同学也认为自己是侥幸做对的。
看两个例子:
2013年安徽文综地理卷
图为伏尔加河流经地区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
27.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第26题当然是一道好题,每个选项清晰明了,没有任何异议。
第27题就不简单了,每个选项考生都不是很确定。A项能量来源问题本来是学生们最容易忽略的知识点。地球上的能量就是两个来源,一个是太阳能,一个是地球内能。同学们你身上的能量就来自太阳能,有同学认为不对啊,是我吃的食物,那好米饭馒头蔬菜从哪来的,肯定是通过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你喝的牛奶牛肉是来自牛,牛吃什么?吃草啊,草哪来的?还是光合作用。又有同学说,长江三峡的水能可不是太阳能啊?我告诉你,还是!没有长江水就不会有水能。长江水怎么来的?大气降水补给的。降水从哪里来?东南季风带来的,东南季风怎么形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受热不均,受谁的热?还不是太阳吗!而煤炭石油天然气其实是古代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沉积地下形成的,其本质就是古代的动植物,所以还是来自太阳能。A是正确的。
地球内能就是火山地震地壳运动变质作用,比如地热、核能等。
B项石油天然气肯定不是直接来自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伏尔加河的沉积是现在的地质作用,而石油天然气则是过去几百万年前就开始形成。因此石油天然气被认为是非可再生资源。也就是说,现在的我们是无法目睹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的。
C项很多同学思考之后会认为也不是正确的,开采石油天然气和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应该没有必然联系啊。
D项最容易排除,一是伏尔加河并不经过西欧,二是石油天然气一般通过管道运输。
那这个题选什么啊?D肯定不对,但是如果学生对能量来源知识不是很扎实的话,这个题做错的会非常多。会选择A。其实,正确的答案是C。
于是,成功实现了淘汰大部分同学的目的。
C项很多网站的解析都只字不提,只是阐释另外三个为什么不对。
老师只是在知道答案后才开始思考为什么C是对的,对学生的讲解充满了忽悠的色彩。我是这样讲的,你想工人开发石油天然气的时候口渴了怎么办?必须喝水啊,直接喝伏尔加河的水。另外见了炼油厂,炼油是必须要用水的。讲到这里,我自己都脸红脖子组,羞愧不已。
反观这道题,C项的描述如果更合理一些就更好了。
这道题的伎俩总结如下:先将三个选项设定为错误选项,然能够唯一正确的选项也似是而非,你说没道理还有一定道理,从某个角度还讲得通。
你放心,这道题一定会成为区分度最高的题。
再看下一道题:
2010年北京文综卷。
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减小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解析:第一题关键是根据河流与湖泊的流向判断河流只是流进湖泊,而没有流出的河流,于是这个湖泊为内流湖。根据经纬度判定为非洲热带草原气候,这道题应该没问题。
第二题选B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肯定对。但是这依然不是一道好题,经不起过多的推敲。争议出现在A项。图中信息显示,乍得湖已经严重萎缩,说明人类活动极不合理,很可能存在过度开垦导致的过度引水灌溉问题,将注入湖泊的河流的水提前引用了。那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小的支流出现断流,那么流域面积很可能缩小。命题的人很可能会说,你这是一种推测,只能说有可能,但不一定。是的,我承认逻辑上A项未必一定发生。
但高考应该是为国家选拔创新人才的,一个具备创新能力思维的孩子一定会顺着A项联想下去,会衍生出巨大的四维空间,而B项板上钉钉,没有任何思维上的价值。
这种题不是提倡学生充分想象,而是让学生保守谨慎,让你老老实实听话。
高考只是选拔人才的形式,这个形式应该承载的价值在这道题面前已荡然无存,不鼓励你发散思维,只主张不要瞎想。只是选出一部分人上大学,至于这部分人的思维能力,则无人关心。
这种题的伎俩总结如下:四个选项中设置一个肯定对的,然后剩余三个选项也是模棱两可,有可能对,有可能不对。最后需要用逻辑学排除。这种题的杀伤远大于第一种。
分析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想通过对这类题的剖析让同学们熟悉这种高考的古怪味道,该不要较真的时候就不要较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题做对才是王道!
但愿以后的高考题中少一些如此古怪的味道,正大光明地让学生心悦诚服地走进大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