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题能力欠缺的背后是阅读功力的浅薄

(2016-03-15 11:18:56)
标签:

杂谈

审题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学生提高成绩的头号公敌。不信是吧?给你举两个例子,这两道题均选自本周的周末作业。

示例一: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31--33问题。

审题能力欠缺的背后是阅读功力的浅薄

31.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32.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33.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A.农业   B.制造业 C.制造业 D.服务业

这三道题学生的通过率比较低,其实只要审好材料,稍加思索就可以参透命题人背后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我已经把材料中最关键的“题眼”(也就是这道题最重要的提示词)给大家用红色标出来了。这三个词分别对应这三道选择题。

第一个1800万人口,一个城市1800万,这是什么概念?我们济南市市区人口目前还不超过500万。这是一个超级大城市,城市人口过多必然会导致一系列城市病,比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治安混乱等。所以,埃及要建立新的首都。那么建设新首都的首要目的自然就是分散开罗人口。其他三个选项根本没有契合材料。

第二个沙漠地区。在东部沙漠地区建首都而不是开罗北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二者的区别肯定应该是北部的三角洲地区各方面都要占压倒性优势的,因为开发的早,所以基础设施、农业基础、交通等条件比沙漠地区要好得多。唯独土地资源因为开发悠久所剩不多了。而沙漠地区用地充足。

第三个政治中心这个城市是个单纯的政治功能为主的,因此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示例二:

10年上海卷地理)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审题能力欠缺的背后是阅读功力的浅薄 

41.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43.由于地势的影响,河流的流向具有_______           的特征。一般而言,ABC三条河流发源区大气降水补给量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                         

44.由于受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的影响,厄立特里亚农业除游牧畜牧业以外,农业地域类型还有____     农业,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45.简述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问题:

  措施:

41题,题干明明要求是从温度带的角度,结果很多学生乱答一通,有答热带草原气候的,什么是温度带啊,就是热带、温带还是寒带?根据经纬度一目了然。可咱同学就是视而不见。

43题,明明问的是河流发源区,也就是只需要看源头的降水量就可以了,结果很多同学没注意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

44题,问的是农业地域类型,结果同学们大部分答的是灌溉农业。很少能想起传统旱作农业。

45题,更是一道审好题就能直接出答案的综合题。问题和措施都在材料中。比如,水源匮乏、技术落后、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等。很多同学却撇开材料,自己将课堂上学案上直接记忆的知识点照搬了过来。

看了两个例子,我们不禁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审题能力如此低下?上到高中已经在校园里进行了十多年的学习,却连一个字一个字认真读一遍体会其意思的能力都没有培养起来。对于我们当老师的来说,真乃奇耻大辱。

我认为孩子审题能力的欠缺背后是阅读能力的浅薄。而阅读能力的背后应该是一个人安静祥和的心境。我曾无数次想象过下面美妙的场景:阳光透过窗帘照进下午的教室,洒在孩子们安宁的脸上,他们人手一本书,正在静静地读,一句句一段段,大脑在自由的思考,思想延伸到无限的远方,孩子们字斟句酌,体味着经典名著的博大内涵,汲取着人类历史上几百年积淀的精华......

只可惜,我们的现实中没有如此美丽的场景,我们的孩子时刻紧张着,时刻竞争着,他们很累,很睏,他们很难集中自己的精力,无法做到聚精会神。再怎样的坚持都做不到全神贯注。更要命的是孩子们开始厌恶学习,厌恶眼前的一切,包括这一张张试卷。

于是,审题频频出错,有的孩子甚至不以为然了,错就错吧,无所谓啊,做完了再说吧,至于成绩多少,爱咋着就咋着。

老师着急上火,劈头盖脸继续压榨,讲了一遍又一遍,不会的抄十遍,只可惜面对的是孩子们早已麻木的双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