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地理要有“宏观”思维

(2015-11-23 10:46:53)
标签:

杂谈

    所谓的“宏观”思维,就是说同学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先要着眼于大局,而不是一头钻进去难以自拔。只有明确了分析问题的角度,同学们才能把问题逐步细化,一点一点把措施条分缕析出来。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的理解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死记硬背的效果。下面举几个例子。

    第一,遇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类的问题时,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来回答。比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或者修了某一条交通线等都会多相关区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又分利弊两方面。分析这些影响,一定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着手。经济方面常见的关键词有开发资源、财政收入、基础设施、相关产业、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旅游业、贸易交流、资金技术等”;社会方面常见的关键词有“增加就业、生活水平、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社会稳定等”;环境方面主要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方面来考虑。

   第二、很多问题要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自身优势”来考虑。所谓必要性,就是说必须这样做,换做别的方式就不行。可行性指的是做这件事是能做成的;自身的优势指的是本身比其他方式的优点。比如新疆塔里木盆地为什么发展航空的理由。首先是必要性,就是说铁路公路水运由于地形气候的原因在新疆是不宜发展的,还有新疆城市之间的距离很远,不适宜铁路公路;可行性是指发展航空的有利条件,比如新疆天气晴朗,晴天多能见度高等;自身的优点指的是航空速度快,适合长距离运输。再比如假设在山东青岛计划修一座核电站。必要性就是其他的能源不够用了,青岛经济发达,能源短缺;可行性指的是青岛科技发达,人才密集,能修得了核电站;本身的优点指的是核电站清洁无污染,发电效率高。

   第三、分析能源短缺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比如中国石油紧张,怎么办呢?“开源”指的是开发新能源,或者勘探新油田,或者外交上拓展石油进口渠道;“节流”就是节约,提高技术,提高新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把高耗能工业比重降下来;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等。

   第四,分析旱涝灾害。所谓的“涝”,就是两个条件,一是“水多”,二是“排不出去”。比如中国长江发大水的原因,水多就是降水多,季风不稳定。排不出去更多的是人为原因,比如围湖造田,减小了湖泊的调蓄能力;上游植被破坏,导致含沙量增大,淤积江河湖库,形成地上河;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等。所谓“旱”灾,也是两个条件。一是“水少”,二是“用的多”。比如华北的春旱,水少就是降水少,雨季尚未来临;用得多指的是三大产业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多,加之污染浪费严重。

    举了四个例子,大家就能体会到宏观思维的重要性。宏观思维就是地理思维,是一种高屋建瓴的思考方式,是方法论。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跳出来,从宏观上找出分析问题的角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