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前分析

(2015-09-07 11:01:36)
标签:

专业业务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人类科技突飞猛进,但无时无刻不受制于自然环境的约束。
    教材分为陆地环境和海洋岛屿环境两个角度。都具备阶段性的特点。
    一、陆地地理环境
    第一阶段是采集和狩猎阶段:对应历史上的原始社会,人地关系为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人类刚刚从猴子变成人,没有生产工具,打雷下雨都害怕得要命。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才能活下来。生活方式就是合起伙来打野兽,茹毛饮血,寿命极短。
   第二阶段是农业社会阶段:对应封建社会,人地关系为人类开始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有了生产工具,可以逮住更多的野兽,一顿吃不了,就关起来。比如野狼,刚上几个月变老实了就成狗了,于是禽畜业开始成型。无意中森林发生大火,把野鸡烧熟了,真香啊,人类也懂得要学会烧火做饭;同样的道理,农作物也开始出现,人们不再逐水草而栖,而是开始在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定居下来。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为农业文明的重要基础。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等开始孕育文明。在北纬30度附近,相继出现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长江文明,以及北美的密西西比河玛雅文明等。但由于个别地区过度农业活动,开始出现生态问题。
   第三阶段就是工业社会阶段,对应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人地关系为人类征服自然。人类的科技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能量变得空前强大,于是不再把自然放在眼里,大肆破坏,污染日益严重。这一阶段主要形成了著名的工业区,一种是依托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比如德国鲁尔区,美国五大湖,中国辽中南等。另一类是像日本太平洋沿岸一样,靠着优良的港口依托发达的海运而形成的工业带。
   第四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对应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就是人类保护环境,由于此前人类肆无忌惮的破坏,使得地球上出现了大的污染灾难,比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号称雾都等,人类开始反思,再这样做下去是不行的,是要自取灭亡的,于是开始保护自然。新技术的兴起,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选择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这样的企业要求科技力量强,要求交通便利,接近市场。生产过程本身不需要太多的资源,产品轻薄短小,更新快,附加值高。
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先说海洋,也具备阶段性的特点。古代还啊有那个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以海为疆,文明都在大陆内部酝酿,海边上没有人。海洋也不被重视。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物资、人员都可以通过大洋交流,大洋成了交通方式。经济中心开始从内陆向沿海转移。沿海的经济发展逐渐超过内陆。
还地下还有丰富的资源,人类借助勘探技术开始利用。
领海问题事关重大,12海里不容侵犯。
再说岛屿,到于是在海洋地位提升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港口众多海运便利的岛屿更是牛的不行,比如日本英国等。旅游业也是岛屿的支柱产业。领海和专属经济区让岛屿的争夺进入白热化。国际惯例是,先占先得,那就抢吧,抢不过你咱就打!
怪不得日本人用水泥加高周围那几个小岛呢?几个小岛千万不能被海水吞没,一旦吞没,那可是要丧失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