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初中高中校园频发的暴力事件令国人大吃一惊,纷纷发出“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的疑问。这个疑问不亚于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甚至比之还要严重。钱老之问只不过是成不成才的问题,前者之问确是成不成人的问题。
暴力事件多是群殴,一伙人暴打一个,施暴者嬉皮笑脸,
拳打脚踢烟头烫,掌掴飞踹石头砸,更有甚者还掏出老二把尿撒在人家脸上。使用武力的快感演化成洋溢在脸上高高在上的自豪感,仿佛昭告天下,看!我是多么了不起!别人不敢下的狠手我敢下,你们都怕了吧?我多有本事呀!哈哈......
我们受不了的就是这一点,打了人犯了法,还以“我狠我牛逼”的荒唐心态来面对,明明是漠视生命愚昧无知,自己非但觉察不到。反而以此为荣。我们痛骂这些不良少年的同时,也该认真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孩子的价值观会如此大逆不道?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不得不从源头上分析教育本身出现的问题。
第一、中国教育育“分"不育"人"。目前落后的高考录取制度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如果应试教育在高中时期大行其道的话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但不幸的是,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被迫卷入残酷竞争的应试教育轨道。幼升小,小升初也都要考试,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孩子进了学校就是学习知识,放了假就是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知识教育成了中国教育的全部。学校为了政绩。必须抓分数,以迎合社会家长的需求,老师也处于被绑架之中,只看分数不见人。幼儿小学时期更为重要的做人之道以及成长为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思想品德教育严重缺失。孩子的规则意识、生命意识、环保意识还有人文情怀统统没有,只会做题。某种意义上讲,黑子们早已没了感情的知觉,变成了一台做题机器。到了初中,随着叛逆期的到来,孩子们一发不可收拾,三观尽毁,是非不分,没有敬畏,退化成野蛮之人。就会出现把虐待他人当做乐趣的暴行。
第二、家庭教育难尽其责。之所以暴力事件以农村乡镇居多,就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迫于经济压力外出打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是缺席的孩子只能被老人照看,老人哪有精力再去管孩子啊?没有被关爱的孩子自身也同样不会产生对别人的关爱,冷漠残酷也就顺理成章。往往是出了大事,家长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不出事,总感觉自己孩子很好,很听话。家长大多以自己的童年时代70后的标准来看待今天的孩子,殊不知90后的社会背景早已不是70年代所能比拟得了。
第三、法律制度因循守旧。法律规定14岁以下的孩子犯了罪是不用负刑事责任的,14至16岁之间只对罪大恶极的几种犯罪负责。这样的规定过去是管用的,也是契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因为过去的社会也不开放,孩子胆子小。如今十四岁的孩子什么都懂,早已在网吧里见识了暴力色情,甚至自己都知道我不满十四岁杀了人也是没关系的,甚至有”犯罪要趁早“的滑稽想法,这样就助长了未成年人的嚣张气焰。所以法律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及时降低免责年龄,让未成年人有所忌惮。
以上三点,第一点是最重要的,是根源,改变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老师的心里有”育人“的意识,多讲一讲多搞一些与育人相关的活动,情况应该会有很大改观;第二点同样重要,但很难改变;第三点是没办法的办法,事都出了指望法律来惩罚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