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的自习课你该做些什么?

临近高考,很多学校会预留出几天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落实巩固。那么这真正属于自己的几天时间高三的孩子们该做些什么呢?怎样做才能让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别看只有几天的时间,由于迫近高考,所以仍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大家的高考成绩。很多孩子并未养成很好的自学习惯,面对自由的时间感觉无从下手,拿起这本教材没有三分钟,又在想昨天的一张卷子有一道题还没整明白呢,于是又开始翻那张卷子。还有的学生迷恋“回归课本”这四个字,拿出语文课本漫无目的翻阅着,几节课下来,收获了了。
我认为,这几天最重要的任务是梳理每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从主干到细节,你必须力图烂熟于胸。学生手中的资料就是教材和做过的大量的模拟试题。先来看教材,你要达到看着目录就能清晰还原这本教材所有知识点的水平。我们做个比喻,每本教材就是一颗大树,每一章就是一个大树枝,每一章下面的每一个标题就是大树之上的小树枝,每一个标题下的知识点就是小树枝上的树叶。在平时大量记忆理解的基础上,你应该快速达到能建立这颗大树的水平。每一个树叶都清清楚楚,连树叶上的脉络都能了然于心。如果这棵树的某个树叶或树枝你是模糊的,说明这一部分你还没有真正掌握好,赶紧强化记忆,最终使整棵大树完美地呈现在你的面前。
有了对知识清晰的逻辑认识,下一步就是要和题目进行融会贯通,当你看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你要快速将其同你做过的关于这个知识点的题目联系起来,大脑中闪现出“这个知识点都存在哪些理解误区啊?哪一次考试的时候自己做错了一道关于这个知识点的题目啊?关于这个知识点常见的命题伎俩和干扰选项都是什么啊?”通过一连串的联想,你会对这个知识点有最深刻最全面的认识。
下一个交互过程就是从题目映射到教材之中。当你翻阅以前做过的题目是,看到一道题,你也能准确判断出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作为一片树叶应该是在哪一棵大树的哪一个树枝上。如果你判定不出,说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存在欠缺,你必须要强化。
你的大脑中就是要栽种下一棵棵参天大树,每个学科都有好几棵。最重要的是一些综合大题你还要做好树和树之间穿插嫁接的准备,最有难度的题一定是需要几本教材间知识的整合的,这必须建立在你对知识点的强大驾驭能力之上的。通过回扣典型的综合大题体会几棵大树之间是如何在结合材料的前提下完成整合的。这一能力将直接决定你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最后,你还要在应试技巧上下点功夫。凡是考试,必有技巧。所谓技巧,就是你要学会抓住题目的漏洞进行投机,怎么样写出的答案是最契合命题者要求的,你就怎么写。做人要实在,做高考题就不能太实在,一些潜规则的东西也要充分应用起来。技巧的总结就要看你平时怎样对题目和答案进行研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