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归来》,情难复

(2014-08-08 16:18:58)
标签:

情感

教育随想

    人《归来》,情难复

    今天终于看完了电影《归来》。朴实无华的画面,略显单薄的剧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直接控诉来激发人的愤怒而貌似剑走偏锋的凸显爱情。这些缺点都不是缺点,我坚信,这仍是一部好电影。

    开始的情节就是撕裂人性,表面的平静实则异常残酷。面对文革对个体生命乃至一个家庭的毁灭性打击,冯婉瑜是清醒的,但她的清醒并不深刻,她只是无法抗拒内心的真实想法,她知道自己的爱人是个好人,她不会从内心埋怨体制,她还仅仅停留在怀疑的层次,但对于一个女人,能这样想,能在政工干部威逼下保持沉默,就已经足够坚强。

    女儿丹丹我们是无法怨恨的,年少的她在那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只有顺从,她并不坏,只是没有思想,没有独立人格,像那些政工干部一样,只是一家机器,服从是他们的唯一选择。说出与父亲决绝的话直至告密父亲的行踪,我们都不感到奇怪,何况还有现实巨大的利益在诱惑着她。在她眼里,能演上吴清华这个角色比失去父亲这个右派重要得多。对于个人恨不起来的无奈恰恰是整个时代的悲哀,多少行尸走肉在弑杀自然亲情,自己却很感觉不到。这是让人窒息的苦楚。影片静悄悄的行进,只有镌刻在巩俐脸颊细节处的颤抖让人无法释怀,同情万分。

    影片没有展现陆焉识改造过程中的苦难,短短的逃离足以让人遐想连篇。躲在雨夜阴影里的他满脸污垢,袖角皲裂,多次不见眼睛的脸庞特写彰显了他无比的惊恐。他深知逃离的后果,却难以抵御人性的召唤。敲门的声音很低,却让人的心脏跳动不已。我们巴不得冯婉瑜赶紧开门,但她还是退却了,在体制压迫和感情表达面前退却了,她很焦急,眼泪夺眶而出,脚步却不能向前,门把手的转动让她兴奋又紧张。稍纵即逝的机会她没有把握住,她一定很后悔。并且事后把这种后悔带来的焦躁转化成了对女儿的不原谅。

    火车站的一幕显然是故事的高潮,近在咫尺的相遇却成了二十年的别离,一切源自最亲女儿的立功欲望。掉在地上的馒头似观众的心情,直落大地,四散翻滚。期盼的眼神和未能相握的双手让人愤概,对了,这就那个混账的年代,让你喘不过气来。

    至此以后,电影归于平静,陆焉识平反回家,更大的悲剧却不期而至。长久的分离还有莫名的恐惧让冯婉瑜对陆焉识只是符号记忆,在已无法形成活生生的生命体验。表面上偏离了主题,实则是从深层次上控诉那个吃人的时代,时间可以过去,但形成的伤疤却要疼痛一声。后遗症的代价是无法衡量的。

    陆焉识绞尽脑汁地想唤醒爱人的记忆,以便重新获得生命的快乐,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用老照片的视觉、用怀旧琴声的听觉,都以功败垂成的落败无果而终。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的人手拿写有自己名字的标识牌茫然的站在火车站门前,他们擦肩而过,却形同陌路。

    念信人的出现多多少少让陆焉识踏实了一点,毕竟他能长时间呆在冯婉瑜身旁了,信件由古到今,内容完成了穿越,陆焉识终于实现了和爱人的对话,只不过这种对话是单方的,无法得到回应。

    台词中的方师傅让冯婉瑜惊吓万分,他一定在得势时对冯婉瑜做过不堪之事,巨大的刺激成为冯婉瑜失忆的罪魁祸首,这是个畜生!陆焉识想要报复,去了才知道畜生早已得到了报应,原来正确的人如今成了错误的人,时代的瞎折腾在方师傅媳妇的痛骂声中永远定格在观众心中。

    爱情还是有的,冯婉瑜多么爱着陆焉识啊,但这样的爱情只是想象吧,永远无法成为现实中的举案齐眉伉俪情深。悲哀至极的他们依然在5号徒劳地奔向火车站,结尾处举起的标牌仿佛提醒观众陆焉识永远不会回来了。

    归来只是人的归来,逝去的情只停留在心中,永远无法在地面着陆。在舒缓慢行中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终极控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