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深藏于心底的歌儿
标签:
教育随想 |
我对音乐谈不上特殊的偏爱,但还自认有那么一点点音乐细胞,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一首我认为好听的歌,听上那么几遍,旋律就能缓缓在我口中哼出,但我致命的缺点是记不住歌词。所以,再好听的歌,都只能哼,不能唱。很多旋律只是单纯的记忆,并未渗透特殊的场景及其酝酿出独有的情感。但有那么几首歌,我听了很多遍,每一首都极具画面感。
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同时也是电视机才开始走进平常百姓家的年代。我的二大爷买了村子里第一台黑白电视,昆仑牌的。每个晚上,他家都变成了现在的新世纪电影城,百无聊赖的邻里乡亲聚集于此,搬个石块席地而坐,边聊边看。给我最深的电视剧并不是八三版的《西游记》,而是一部叫做《便衣警察》的片子。我当时很小,根本不明白具体的情节,只是看到当时很多叔叔婶婶边看边都流着眼泪。现在仅仅残存在我大脑中的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女的穿着格子上衣站在一个池塘边,手中的一个橘子落在水中,慢慢漂远,一个囚徒模样的男人转身离去,女人的脸颊上两行热泪在流淌……,但片尾的主题曲我每个晚上都能听上一遍,现在也能流利地哼唱。后来才知道,这首歌叫《少年壮志不言愁》,唱歌的人叫刘欢。
我渐渐长大了,能看懂一般的电视剧了。我像一般的男孩子一样,迷恋上了武打片,先是一部好像叫做《鹰爪铁布衫》的电影,最后一个老头的要害部位被人捏破倒地而亡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这个镜头让我的小伙伴极度憧憬,并疯狂模仿,差点还造成一桩桩惨剧。那是的电视是很少演电影的,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电视剧是《珍珠传奇》,故事脉络早就难以模糊不清了,片尾曲的高潮部分还能朗朗上口,当时二年级的我们每个课间都拿着手抄本的歌词集体吟唱。同样是到了后来才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叫《望断西京留传奇》。
郑智化横空出世了,《水手》不知从何时响彻大街小巷,连村里穿着牛仔的小青年的口哨声都是这个旋律,他们中的极品会骑着28自行车,拎着一台大录音机,播放着这首歌,在大街上呼啸而过,这在当时,就是最拉风的行为艺术。受此熏陶,我在完整地听到这首歌之前就学会了它的旋律。一个晚上和母亲串门,看到了别人家的一个磁带盒,上面印着“私房歌曲”四个字,还有郑智化的照片,我第一次知道唱这个歌的人竟是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我暗自鼓励自己,瘸子都能成功,我也一定要奋斗。完整听到这首歌是一次在野地里的玩耍,邻村的大喇叭里完整地播放了这首歌,我才对它的歌词略有知晓。有意思的是,本为励志歌曲的《水手》,励志的歌词没有鼓励我,是歌手本身的形象鼓励了我。
赵雅芝扮演的白娘子第一次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美”,她真是太美了,没不但表现在姣好的容貌,更是心地善良的体现。我对她疯狂地着迷,对法海自然恨之入骨。她的悲剧令我无数次暗暗落泪。片尾曲《千年等一回》更是让人痛彻心扉,我会唱,但从来不唱,怕自己伤心。唱这首歌的人叫高胜美,本以为会是一位超级巨星,后来才知道,她是一个出过最多数量专辑的普通歌手。
初中时代,青春荡漾。班里谈恋爱的同学与日俱增,爱情歌曲成为主流,杨钰莹尽管后来的口碑一落千丈,但在当时她与毛宁搭档组成“金童玉女”,演唱的每一首歌都会被我们狂热追捧,《心语》影响最大。描绘了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当时的我们很容易对号入座,换位思考,都认为歌中的主人公就是自己,听得如醉如痴,俨然成了现实中的“梁山泊与祝英台”。学校组织元旦晚会,无数恋爱中的同学演绎了这首歌,引起了阵阵唏嘘。
上了高中,宿舍里一位姓路大哥拥有一个随身听,这在当时是奢侈品。他很喜欢外形俊朗的吴奇隆,下了晚自习睡觉前,他一定要听上几首,《追风少年》这首歌迅速打动了我,当时上高中的我意气风发,激扬文字。认为自己的气质非常契合这首节奏明快让人热血沸腾的歌曲。每每听完这首歌,我都久久难以入睡,我思考人生,思考我将来要完成怎样的伟业。这首歌成了整个高中时期给我最多鼓励的“老师”。
大学里陈奕迅成了我们的新偶像。虽然他早已声名鹊起,但更让他红得发紫的是那首《十年》。印象中是晚饭时分,餐厅电视里《同一首歌》中陈奕迅唱起了这首歌,诺大的餐厅鸦雀无声,已经打好饭的同学就站在那里,端着饭碟,一定不动。排好队的同学纷纷扭头看电视,连打饭的师傅都将勺子停在了半空……
上面的几首歌不一定是最好听的,更不一定是最深刻的。但却是我的记忆中听得最多印象最深刻的。毕业之后的最初几年,工作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听歌的时间少了,但还会时不时地哼唱上面几首歌。随着工作的驾轻就熟,我刻意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听歌,再延续这种对歌曲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才发现,无论怎么听,都无法复制这种记忆。我才明白,随着歌声的流淌,我的青春也渐渐逝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