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才结束,世界杯又开始。仿佛后者就是为压抑良久的高三学子释放激情而专门设定的异度空间,也为他们肆无忌惮地挥霍时间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
高考和世界杯真的很像,共同点是主旋律同为竞争,不一样的地方是一个暗地里较劲,竞争地点是风平浪静的考场;一个是明地里火拼,竞争地点是激情四射的球场。
二者都以实力为基础,但从来不缺少偶然性和戏剧化。球场上会出现鱼腩部队淘汰传统豪门的逆袭,高考考场同样会涌现出平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卒一举夺魁的黑马。
球场的戏剧化更多体现为“皮球多次击中立柱或横梁,运气差了一点点”,或是“执法裁判某一次昏庸的判罚”;考场的戏剧化则更多表现为“考前突然高烧感冒或是打篮球扭伤了写字的右手”,或是“某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同学小宇宙突然爆发”。
球场上的裁判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般都会顾及自己的名声而做出尽量公平的判罚,尽管会出现明显偏袒主队的“主场哨”,那也一定要保持在观众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出现明显误判则会被人长久铭记,打上羞辱的烙印;高考试题的裁判并不是阅卷老师,而是制定阅卷标准的专家,他们躲在幕后,脱离教学一线,固执地刚愎自用地一意孤行地制定偏执的阅卷规则,就会杀人于无形之中,扼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苦心孤诣。
世界杯和高考都有时间规定,都有规则。
“规则”在球场上显而易见,在考场上只有多年研究试题的老师才感同身受,深谙此道。同一知识点的理解一定要遵守命题者的意图,这种意图会经过老师精心备课而在课堂上传达给同学,有的孩子心领神会,一点就通,考试就能拿高分;有的孩子固执己见,锋芒毕露,考试就痛苦不堪。
高考学生之所以紧张,因为本身是参与者;看世界杯之所以快乐,因为本身只是看客。
但要牢记:你若成长,必须成为参与者,永远当看客的人是没有出息的。所以,有机会宁可做由于不冷静被红牌罚下被人唾弃的葡萄牙后卫中坚“佩佩”,也不要坐在一旁大呼小叫的球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