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门内外

(2014-06-13 21:04:08)
标签:

教育

      题记:当下的教育,像极了一场烟花的表演,炸开的瞬间无比灿烂。但是,刹那间的美丽终究是短暂而虚幻的,长期留下来散不尽的却是袅袅的带着呛味的青烟......

 

        8号高考结束,9号上午学生回校照相。9号的中午孩子们邀我和他们一起去吃饭,共同回忆高三一年的燃情岁月。

        我去了。孩子们由于高考的结束心情都特别畅快,言行举止都放得很开。男生桌上清一色放着啤酒,不用杯子,直接用嘴吹,堪称豪饮。言语皆不是我能从教室里听得到的,极具世俗之感,几个孩子嘴里还叼着烟,吞云吐雾。尽管我有足够的心理预期想象到孩子们可能比在学校里表现得更为放松,但还是对孩子们的高度社会化的表现惊诧不已。

        也许,这才是孩子们的真实一面。

        我也很快融入进了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吹着啤酒,开着玩笑......

       高兴之余隐忧随之而来,这隐忧源自自我感觉到的一种挫败感。孩子们在我面前的表现与我平日在学校里对他们的教育大相径庭。比如几乎每节班会我都会着重强调:“禁止吸烟、喝酒,严禁打仗和男女生交往过密......"。可如今刚刚高考完,一部分孩子就喝起了酒、叼上了烟.......,我却见怪不怪,反而融入其中,双方心照不宣,这让我情何以堪?

       我相信这种校门内外迥异的状况不会只发生在我的身上,这是个普遍现象。

 

      

       校内,严禁喝

       校外,随便喝

 

      

       校内,严禁吸

       校外,随便吸

 

      

       校内,严禁打

       校外,没人管

 

      

       校内,严禁谈

       校外,没人管

 

       一门之隔,天壤之别。好像我们坚持的教育只发生在校门之内。校内之事,事无巨细,老师们负责到底。校外之事,高高挂起,躲之唯恐不及。难怪很多老师在学生离校之际,会长叹一声:”终于走了,熬到头了!“

       这足以说明,我们严禁学生做的事情学生之所以没有做,并不是我么的教育起作用了,而只是惧怕我们对他们作出的惩罚。反过来,说明我们只是发号施令,并未讲清楚这些纪律背后的道理,导致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走进过学生的心灵,更何谈触及学生的灵魂。

       于是,整个校园变成了一个秀场,个个都是奥斯卡影帝,表面上服服帖帖,内心波澜起伏,只等高考结束的那一刻,走出校门之际,便终于获得一种挣脱牢笼束缚的宣泄之感。在这奔放不羁的情绪的裹挟下,很多同学颓废地度过大学四年,最终一事无成。

        是的,我们必须承认,高考对分数的极致追求绑架了老师和学生,使原本美丽的教育工作变成了狰狞的机器,绞杀了一代代。我们本应拿出哪怕一点点的时间个孩子讲讲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孩子懂得吸烟酗酒的危害;我们本应拿出哪怕一点点的时间个孩子讲讲什么是”敬畏生命“,让孩子们一生都能远离暴力;我们本应拿出哪怕一点点的时间个孩子讲讲什么是”爱情婚姻“,让孩子一生幸福;我们本应拿出哪怕一点点的时间个孩子讲讲什么是”成功“,让孩子知道成功不只是拥有财富,更重要的是要有原则和道德底线,要有真本事,而不是跳入人际关系的泥潭.......

        没办法,家长要分数,孩子需要分数,而整个民族需要的是大写的人。必须承认,我们很浮躁,很急功近利!

        学生行为的分裂源自教师本身自我意识的分裂。我们以睿智的名义传授狡黠,以谨慎的名义传授对他人的不信任,以优胜劣汰的名义传授不择手段。既希望孩子们善良宽容,又希望孩子事事争先,太超脱就是缺乏上进心,太计较就是缺乏圆融度。懂得”仁义礼智信“的重要,又要面临残酷的生存现实。

       这个矛盾,当下无解。只能自我从细枝末节处做起。

 

       我希望看到校门内外一致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