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鸡”的手机号
(2014-05-27 13:13:29)
标签:
教育随想教育 |
“田鸡”,不就是青蛙吗?怎么还有手机号呢?你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事情还要从一节研究性学习课说起。2008年开始山东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求高中必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特别强调不能流于形式,必须真上。没有专业的老师,于是班主任就临时客串。我将任务分配给宿舍,要求每个宿舍任意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自己做课件,一周后轮流上。这一点极大地调动了同宿舍同学的积极性,都精心准备要把课上到极致,为本宿舍争光。
有的宿舍讲“中国菜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的讲“台湾民谣的发展史”,还有的讲“中国足球现状分析”等,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讲的过程中的确锻炼了孩子们的各项能力,我很欣慰。
轮到男生讲了,这个宿舍调皮学生多。展示的第一张幻灯片就是一只大大的青蛙,配以标题为“两栖类动物纵览”。我坐在教室的最后,饶有兴致地听了起来。记得当时是G同学讲述的,这个平时在我面前略显拘谨的男孩子展现了平时少有的外向和流利的表达,让我眼前一亮,为他突破自己敢于站上讲台欢呼。同学们更是听得兴致勃勃,从青蛙进化特点身体的介绍到它的捕食特点再到生活习性,G介绍得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同学们笑声不断,我也听得津津有味,只不过我不明白为什么学生总是回头看我。
课堂高潮终于到来,H同学家里开饭店,为了讲好这节课,从饭店带来了一只“牛蛙”,记忆中那只牛蛙很大,的确和青蛙很像。H同学提着装有“牛蛙”的玻璃罐缓慢地从班级过道走了一圈,同学们刚刚听完青蛙的知识,全都边笑边伸直了腰看向牛蛙,以便在它身上验证刚才听来的知识。
我也认真看了牛蛙几眼。与此同时,同学们笑的声音更大了,我就不明白我看了几眼有什么特别之处会让大家如此亢奋。
在一片快乐中,课堂临近尾声。我走上讲台,表扬了大家对课堂的精益求精并要求再接再厉。同学们还是笑,我依然不明白为什么。
直到我没收了F的一部手机,我才明白那一天大家为什么笑。F违反校规在宿舍玩手机被管理人员发现并告知了我,我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后,F把卡抽掉后把手机交给了我。好奇心驱使着我在F离开后打开了手机,先打开了“联系人”的文件夹,心想看看F都存了哪些人的手机号啊。我一个个的看,大部分都是她的同学的号码,也有老师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政治老师、历史老师的都有。可就是没有我这个当班主任的,翻了一遍只有一个叫“田鸡”的人的号码我还没有看,心里很好奇,于是我点开了“田鸡”,一串再熟悉不过的号码呈现在我的眼前,竟是我自己的手机号。
闹了半天,“田鸡”是这些孩子给我起的外号。那一节“两栖动物”的课原来是讲的我自己,我竟然完全没有意识到,怪不得学生笑得那么灿烂。
那群孩子现在大学都快毕业了,几年过去,回想起这事我依然会一个人大笑不止。学生给老师起外号搞一些恶作剧,有时并不是出于恶意,反而是一种亲切的善意。这些笑声,必将成为我的经典回忆。也希望大家走向社会后依然保持乐观幽默的人生态度,在背负诸多压力努力拼搏的同时享受生活的笑声和愉悦。
44级6班的孩子们,我真的很想念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