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
(2013-10-25 11:28:36)
学生数量众多,而每次饥肠辘辘地冲进餐厅,会发现每个窗口买饭的队伍都排得满满的,自己又急于吃上美餐,更担心美餐会被销售一空。于是“插队”的现象随之出现。
“插队”也是讲究关系的。通常的方式是,队伍里有一位自己的同学,给他打个招呼,他就会往后退一步,插队者顺势站在他前面。后面的同学虽有不满,但毕竟事不大,没必要为此较真,一般都不吭声。这种沉默也助长了“插队”现象的大行其道。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插队方式,就是提前将饭卡委托给另一同学,让他打饭时顺便给自己捎一份,这种做法如果在没进餐厅前完成,我觉得不算插队,很正常。但是,如果你是走进餐厅后,发现人多,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饭卡递到另一同学手中的,那就是“插队了”。
说白了,“插队”就是一种腐败,只是事小,都觉得无所谓。其实,正是从这些细节开始,很多同学滋生了特权意识,不按规则办事。插了队,提前吃了饭,心里很高兴。他知道因为他的插队而使后面的同学延误了吃饭的时间,而本来他们应该是比你早吃上饭的。但是,他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如此一来,不加制止,他就会在公共区域所有需要排队的地方都会想办法插队,“规则”意识不经意间被破坏殆尽。将来很有可能在需要严格按程序办事的地方,也挖空心思违反法律法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正印证了刘备的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昨天和今天的早饭期间,班里各有一位男生因为插队被值班老师抓到。我在讲完了上述道理后,戏谑道:
“大家都要像薛辉同学学习,下课铃声响起,薛辉同学总是纹丝不动,从来不会争先恐后地下楼排队去抢饭。他把别人排队吃饭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插队抢饭者,一般都比较“馋”,去晚了眼看着自己垂涎三尺的食物就要卖光,急眼了,明知插队不对,违反公德,却控制不了自己吃的欲望,明知故犯。而人家薛辉却吃什么都行,无所谓。薛辉印证了"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插队者则是"活着为了吃饭!"”
全班哄堂大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