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同学们正在考试,紧锣密鼓,情绪高昂!
二三节的课间,九班的一位同学问我题,待我解答完毕时已近上课。隔着窗户我就清晰地听到班里S同学的喧哗之声,于是快步走进教室。
“课间小点声,喳喳呼呼,什么时候能静下来呀!”我呵斥道。
“老师,刚才还没上课呢!”S回答道。
“但是马上就上课了。”
“马上上课也是没上课啊!”他又回答道。
我感到他在顶嘴,故意让我颜面尽失,气冲头顶,难以克制。
“啪”我一记耳光打在他脸上。
“就是没上课啊!”他依然如是回答道,脸色涨红,眼神愤怒。
“啪”我也毫不留情,又是一记耳光。
“没上课你也可以出去。”我吼道。
S很激动,立即起身,拿起书包,快步走出教室,又很快折回,拿起桌上的校服,转身离去。
在他走出教室的瞬间,我就后悔了。内心责怪自己怎么又没控制住火气,平时我一直自诩的高修养跑到哪里去了?冲动为何如此容易地占据我的内心?
都是为了面子,他的顶撞让我感觉丢了面子,不加管束,就害怕其他同学效仿,为自己以后的管理制造困难。于是我就打他让他再丢面子,通过他丢面子再找回我的面子。一言概括之,互相伤害。情节之恶劣,简直就是蓄意报复。
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没有被尊重就有颜面尽失之感,于是恼羞成怒,互相治气,丧失理智。只是我们应该认真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不会被尊重,是我们自己的过错,还是对方无意为之,我们自己想多了,抑或是君子遇小人,根本没必要纠缠?学生顶撞我是有意为之,还是平时说话一贯如此?好端端的,他为什么要顶撞我?原因何在?是不是考试期间,学生的心态比较暴躁?这样后退一步想,就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至于发雷霆之怒,引发过激行为造成后悔终生的后果。
现在,我打了学生,学生也跑出了教室。估计是回宿舍了,我要去找他,问个究竟。
出了教室,骑上自行车,往远处一看,S又回来了,我追上他:
“干什么去了?”我问道。
他并不回答,而是快步走进教学楼,我跟了进去,他来到楼梯放书的地方(由于考试用考场,教室的书都搬到楼梯上了),翻动着书,也不说话。我和他平日关系很是不错,刚才的耳光是他始料未及的,而我刚才主动与他说话,无疑是示弱的表现,他虽未回答,怨气应该消了一半。
“找什么书了?”我又问道。
“没找什么。”
......
我们的对话就此开始,我坦诚刚才没控制住脾气,源于你的顶撞,我本来就是想提醒一下,没想到一句接着一句,要是你不说话,就什么事都没有。打耳光不对,我要付大部分责任,但我希望你以后不要顶撞。并对今天的结果表示遗憾。
他也很理解,对自己的错误表示默认。
情绪控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正因为困难,我们更应努力做好。老师是永远不能给单个学生发脾气的,你的失态讲是对学生永远的伤害。大家知道,老师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心情不好也不能发脾气。
失态就是错误,任何理由都不足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