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你想偏了,而是你不熟!

(2013-04-15 11:07:40)
标签:

走向高考

一次次文综的训练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就是一次次打击,每次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令这些孩子困惑不已。很多孩子总结出来的错因就是我想偏了,动了脑筋却没有和命题人的意图相吻合。至于如何改进的措施,却显得毫无办法,要么都怪自己的大脑结构,我脑子就这样,没办法。要么怪罪于试题,出的什么题啊,谁能这样想啊。

其实,归结于自己的惯性思维和试题本身都是不对的,这都是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你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并没有到达一个相当高的境界。我们必须承认,同样的题目,总有一些优秀的孩子得分很高,人就怎么就想不偏呢?是的,对一个题目的理解角度肯定是多样化的,但只有一个是最主干的,想偏了就说明并未抓住问题的主干,误把细枝末节当成了重中之重。想偏的原因是因为你不知道问题的主干在哪里,而主干一定是分析问题最主流的方式。遇到问题困惑不已,找不到问题的真正切入点,就是对知识驾驭能力太差,不知道康庄大道在哪里,抓住羊肠下路就一路狂奔,自然到不了目的地。

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仅有记忆是不够的。课上认真听,课下好好理解。对知识的精准理解还需借助对做错题目的深刻反思。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对了答案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我知道应该怎样去想,如何抓住问题的主干。答案是什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答案是怎样被分析出来的。不断地积累和总结自然你会积累非常多的经验,对知识的理解自然驾轻就熟。

怨天尤人难成事,突破自我是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程序式思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