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第1题考查地球运动,符合山东卷的特点,难度较小,考生审题知正午影子最长时,应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也就是冬至日时。而选项呈现的光照图有俯视、侧视和立体三种,学生也非常熟悉。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答案为A。
第2题考查地质作用的发生过程,通过对题干文字信息的提取,我们获知“女王头”为砂岩,而砂岩是沉积岩,这一点一部分学生可能不知道。知道的话这个题即可排除A和B。而现在女王头的形成一定是后来侵蚀的结果,不难确定答案为C。其实还要让学生明白,凡是沉积作用,前期一般伴随地壳的下沉;凡是侵蚀作用,前期一般伴随着地壳的抬升。
第3题说实话考察方向有点偏,学生的切入点只能从非洲东侧赤道附近的索马里寒流入手,而索马里洋流并不是考纲规定的内容。学生只能通过流向进而延伸想到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应当是顺时针方向。由此得出为北半球夏季,选项为B。
解析:第4题是对气候类型和成因的考查,非洲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经常用来作为课堂讲解气候类型的样板,所以学生比较熟悉,很容易判断出气候类型圈1为热带雨林气候;圈2为非地带性的热带草原气候,因为地处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不旺盛;圈3在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圈4地处地中海沿岸,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圈5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圈6为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是东南信风从海上吹来带来水汽,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加上中部山脉阻挡,使东部成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很明显答案应该是C。
第5题考查工业布局的最佳区位,由于是仅考虑经济效益,那就是重点看收入线与成本线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越大,说明利润越高,显然是a-b之间最好,确定选B。
第6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由于题目只透露距市中心距离这一单调的信息,确定市场是与距市中心距离密切相关的因素,确定B项。
第7题难度较大。首先我们看到在接近2009年的时候,10-14岁和55-59岁的人口比重相等,再往下发展,55-59岁的人口比重要超过10-14岁的人口比重。在接近2009年二者比重相等的点是一个重要的拐点,在此之前都是10-14岁的比重超过55-59岁的比重,五年后10-14岁的人口全部转化为劳动力,55-59岁的人口全部转化为非劳动力,也就是变成劳动力的人数超过了退出劳动力的人数,劳动力的比重就会一直增加下去,一直增加到接近2009年的五年以后,也就是应该在2009年到2014年之间,答案是D。
第8题相对简单,2014年前后,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青少年比重越来越少。但总数仍会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尚未进入人口出生低谷。唯有C项毫无异义,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解析:第1问考查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的河岸地貌,难度不大。
答案:北岸增长快,南岸增长慢(2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北岸沉积速度快,南岸沉积速度慢。(4分)
第2问考查提取图像信息的能力。由海岸线的变迁容易概括。原因的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掌握。
答案:越来越快(2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上游植被破坏(1分),含沙量增大(1分)
第3问考查地质作用,右图中的经纬度位置表明此处为亚欧大陆东岸,群岛为东亚岛弧链,成因为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B岛自然是流水沉积。地势特征一目了然,作图题简单易行。
答案:A、内力作用(1分)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1分)
B、外力作用 (1分)地势平坦 (1分)
第4问并不是以前见过的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的结论无所谓的题。题干要求必须选一个更为合理的。
答案:大宗物资为主的现代港口物流业(2分)理由:岛屿多,有众多天然良港,适合发展海运(2分);靠近长三角地区(国际市场),原料、产品等大宗物资的运输需求较大(2分);地价低,便于大宗物资的储存(2分)。
解析:27题要想做好必须重视应试技巧。
第1问描述自给率的变化特点用了先总后分、分段描述的技巧。
答案:整体呈下降趋势(2分);2001-2004年呈波状起伏,变化较缓(2分);2004年后持续下降,幅度较大(2分)。
第2问需要学生现场归纳思路。自给率下降一是大豆产量下降,再就是需求量增多。
答案:总人口持续增长,需求量增大(2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耕地减少(2分);国内大豆生产成本不断上升(2分)。
解析:三道选做题,以环境保护最为容易,年前的阴霾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高考出题的重要方向。其次是旅游地理,第1问的描述不太容易答全,建议同学们遇到此类问题要不惜笔墨,各个角度尽量都要照顾到。自然灾害最不容易得分,同样描述降水的分布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描述方式。
答案——
旅游地理:
(1)总体上升(2分);年内的时间变化具有相似性(2分);年内冬季最高(2分)。
(2)积极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每条1分,共2分)
消极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当地经济不稳定;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每条1分,共2分)
自然灾害:
(1)由台湾海峡向东西两侧递减(4分)(或者答主要集中在我国浙江、福建沿海和台湾岛(2分);福建沿海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台湾岛由东向西增加(2分))。
(2)强风:颠覆海上船只,影响捕捞业。(2分)
暴雨:影响沿海养殖场,造成渔业减产。(2分)
风暴潮: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危害养殖业及渔业生产设施等。(2分)
环境保护:
(1)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加强监测与预报,及时发布信息;暂时关停严重污染大气的企业或施工单位;积极寻求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扶持新能源和节能产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植树造林,加强绿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