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勤《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节选(一)

(2013-02-21 20:43:56)
标签:

家庭教育

教育

独生子女的教育意味着百分之百的成功或失败,孩子几乎成了大人的全部。殊不知就是这个“全部”、“一切”,会剥夺孩子的快乐,会让父母失去希望!因为孩子从来就不是父母的“全部”、“一切”,他从脱离母体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现在的父母在物质上给孩子的太多,精神上给孩子的却又太少,要知道给他金钱让他挥霍、留下遗产让他继承,都不能足以让孩子一生幸福,让自己晚年快乐,把财富留给孩子很容易,但把孩子变成财富就不那么容易了。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首先是父母的人生观要摆正,什么样的人生是财富?快乐健康、积极向上,有成就感,有事业心,劳动,创造,享受,生活幸福,家庭和睦,孝敬长辈,这样的人生是社会的财富,也是父母最大的精神财富!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首先要从盲目变得清醒,要明白成功的最佳目标未必是你认为最有价值的,而是你的孩子最可能实现的;不是要选最好的,是选最合适的。

赏识孩子,给他自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宝藏,而如何挖掘,让他们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探索。盲目地爱和家长式地训斥、指责,只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你真棒”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夸孩子一定要夸得具体,由衷,告诉他哪儿棒,比如孩子给你倒水喝了,你要告诉他,你倒水这件事是关心父母,很棒。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了一个难题,你要告诉他这就是独立思考,很棒,以后继续这样,什么困难都能解决。孩子都不了解自己,需要大人给他指出棒在哪里。

要规范孩子,让他长得正。家长要学会像孩子说“不”,要有规范,有批评。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没有经历挫折会变得脆弱异常,因此,要让孩子生活中有禁区,犯了错误要受到惩罚,要让孩子懂得有些规则是无法动摇的,有些过失是要自己承担后果的。

家庭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要耐心、细心,有智慧。很多父母最初是溺爱孩子,之后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他们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帮他们实现,但不去考虑孩子的能力与感受,当孩子没有达到预定的期望值后,父母有没有很好的引导,有的甚至对孩子丧失信心,从希望到失望再到气急败坏、无可奈何。一步错、步步错,问题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激化。

还有重要的一点:永远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家长切记孩子的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我们应该既把子女当子女,也把他们当做朋友,当做一个与家长有平等关系的公民。我们必须抛弃“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陈腐观念。

今天的孩子是在电视机和电脑前长大的孩子。虽然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慢慢地,孩子向父母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

父母应和孩子一起贴近时代。不妨学会在孩子面前“化化妆”——用新知识、新技能包装自己,“演演戏”——每天花上几十分钟,学点新知识,设计一些脚本,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用新鲜的话题引导孩子。

做父母的首先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先反思一下:你是否唠叨?是否开口就将学习方面的事?你是否喜欢窥探孩子的隐私,并作为话题教训他?你同孩子讲话是否总是居高临下,不断提要求?你是否经常倾听孩子说话?你训斥孩子时是否听孩子的辩解?你是否经常暗示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因为孩子在长大,或多或少会表现出逆反心理,我们越是要求他们,他们越不听。最好的做法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做法,打开与孩子交流之门,缩短与孩子的心灵距离。

孩子对父母的敬爱,不应该源于孩子惧怕的家长权威,而应该来自家长的人格魅力、学士素养等各方面,而且惧于家长权威的孩子,根本也不可能真正对家长产生敬佩和爱戴。

让孩子们了解历史,了解父母所经历的风雨,是孩子理解父母、宽容父母的前提。

从孩子懂事时就告诉他:你要坚强,坚强地足以认识自己的弱点,你要勇敢,勇敢地足以面对恐惧。你要堂堂正正,在遇到挫折时能够昂首而不卑躬屈膝;你要能面对掌声,在胜利时能够谦逊而不趾高气扬。真正的伟人直率真诚,真正的贤人虚怀若谷,真正的强者温文尔雅。

家庭教育中,注意不能包办代替,减少孩子的依赖性。当孩子断然做出某个决定或承诺时,告诉他,要对自己的做法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负责。这样可以避免事后不必要的埋怨和牢骚。比如:如果孩子在周末执意要9点以后起床,那么在午饭前不能给他吃任何东西。因为早饭时间已过了,如果想吃早饭,必须在8点钟以前起床。

我们应当向孩子指出,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家长要弄清孩子为什么不同意某个行为准则,然后耐心疏导,以理服人。如有必要,可以坐下来与孩子一起讨论这些准则。

当孩子抱怨你处理某件事情不当或有误时,你应该放下架子认真反思或敢于对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不但不会失去尊严,反而会增加你对孩子的感情。

家长还应注意不偷听孩子电话,不拆孩子的信,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

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及各种技能的提高;但同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现象在这样忽视孩子的情感与道德的培养。

家长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一是自己要以身作则,而是要向春雨一样,润物无声,使孩子不知不觉之间得到熏陶。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有句名言:“社会就是模仿。”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心理,家长的榜样就是无声的教育。

对于孩子品质的守望应当远甚于学业,到最后必是让人羡慕的收获。

今天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会满意,在内心深处,这些家长总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天才,而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普通人。每次考试都被理想化地认为应爱是满分,因此家长永远对孩子表示失望。这种失望,对孩子的自信心而言,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让孩子深信他是什么样的人。多给孩子阳光吧,在阳光下成长的孩子,心智一定是健康快乐的。

优秀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每当他取得了好成绩,或者做了一件让他自己感觉很自豪的事情,或者让家长感觉很骄傲的事情,家长都会想开新闻发布会一样,向所有的亲友炫耀他的“成功”。这就像拿着放大镜一样,去放大它的优点,而且夸耀时一定要当着他的面,是有意识的表扬。表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及时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一经发生,就要及时肯定,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就像批评教育孩子一样,一定在孩子有体验的时候进行,这样就能强化他被表扬的记忆和感受。

第二,表扬要具体,切忌说些不符合孩子心理的空话。比如,孩子和小朋友一起摔倒了,孩子把小朋友扶起来,家长就不能只说:“今天你真乖啊!”指向性不强,你可以说:“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来,做得很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就要这样,和小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让孩子明白因为什么收到奖励。

第三,注意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让孩子有满足感。“你一定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这件事,真好!”“你这孩子还真行,这么难的问题他竟然解决了。真不错。”“你很有潜力啊,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孩子的心灵其实是很敏感的,态度真诚的奖励,才会让孩子接受。不能习惯性地在激励的时候,再加上消极的评语。

第四,激励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外向型的孩子不宜过多地激励,恰当表达出赏识,以防止他滋生骄傲和虚荣;而对内向的孩子,则应及时并充分地进行激励,以激发他的自信心。

第五,奖励可以有精神性的,也可以有物质的,要了解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希望得到什么。

第六,不能仅仅是赏识而没有教育,赏识一定是和教育引导连在一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