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生为什么不领情
(2012-04-25 15:36:20)
标签:
转载 |
这几天在期中考试,从周一开始到周四上午,高一学生要考九门。今天上午9点半考完最后一门,下午按原课表正常上课。上午考完后,年级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辛德勒名单》,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经典片子,确实很值得学生观看。不过高一的学生们似乎并不太领情,表现得不情不愿的,跑来跟班主任请假回家的不少,十一点左右有老师去食堂吃饭时发现操场上有六十多个高一学生在打篮球,显然都是“溜号”出来的。
见到这种场景老师们通常都特别委屈,抱怨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呢,为你们安排了这么好的事,你们还不积极主动点?学校安排这些活动确实用心良苦,下周我们还有“知名教授中学行”的活动,从联络人员到确定内容再到安排时间场地都费了好多心思。活动虽然是下周才进行,但可以想见的是也不会多受学生欢迎,为了不挤占正常学习时间,都安排在下午四点开始,要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课,并且为给“知名教授”捧场,还强行命令一些并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必须去听以体现人气。
在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学校教育就是在不断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实施的。但我们不能忘了教是为更好帮助学而存在的,而学的主体——学生又恰恰是师生关系中的弱势群体。反思目前的教育现状,教的一方是不是太强势了?教的意识不断在膨胀,总觉得我们无所不能,觉得我们要掌控学生的一切:从思想到行为,从时间安排到穿衣戴帽。这种自我意识的膨胀还显得那么理直气壮——我们是为学生好啊!事实上,我们做得越多(即使事情本身是正确的)学生就发展得越好吗?我们为他们多做“素质教育”的事,学生就能如我们所愿的“素质”起来吗?我们常看到学生在听“知名教授”的学科报告时低头猛写作业,当我们怒从心头起的时候,有没有想一想,学生为什么会不要“素质”而要“应试”的?他真心那么喜欢写作业?还是因为反正“素质”怎样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出来的,这会多写点作业,立即换来的好处是晚上可以早点睡觉!当我们把那些看起来很“素质”的活动添加给学生,而对不“素质”的任务又不加删除的时候,我们已经与素质教育渐行渐远了。试想,在学生没有时间睡眠,没有时间发呆,没有时间闲聊,总之,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不受干扰的时间的时候,我们随便用多好的东西来占用他的时间都是不受欢迎的。所有生物体的成长都需要足够的空间,在空旷而贫瘠的土地上植物是能顽强生长的,而在空间狭窄的地方,即使土壤肥沃,也只能产出畸形的植株。
我们往往看不得学生“闲”:看不得他放学早,看不得他作业少;也看不得学生没有教师管理:看不得他中午在校园里逛,看不得自习课教室里没有老师,看不得他考前自己在家复习,看不得他考后回家放松。而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又是向往“闲适”和“自由”的,这应当是人的本能吧。我们喜欢不坐班的工作,我们喜欢自己选择合适的地方安静地读书思考,我们不喜欢被领导管头管脚,我们喜欢按自己愿意的方式处理课堂。看看我们的周围,喜欢“闲适”和“自由”并不等同于好逸恶劳,相反,这往往还和工作干得出色有相关性。因为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一样,是项脑力劳动,身体的放松和行动的自由才能带来思想的解放,脑子才能真正“劳动”起来。这个道理现在怎么很多搞教育的人就弄不明白呢。
如果今天你在菜场买了一条鲜活的大青鱼准备晚上烧锅美味的酸菜鱼,那红烧蹄膀就下回再烧吧,否则享受的不是美味而是过量饮食后带来的消化不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