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衡量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条件

(2011-12-19 15:24:53)
标签:

教育碎思

教育

    最近听了很多课,结合提了很久的已经在老师之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高效课堂”问题,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教学目标的必须顺利达成。每一节课都有这一节课所承担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节课结束,我们首先应当认真体味教师是否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完成的效果如何。

    二、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之二是学生必须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当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充分享受学习过程,体会探究的快乐,获得成就感,这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

    忽略了第一个条件的课,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学生的确成了我们课堂的主人,老师设计了很多学生活动的环节,课堂很热闹,该探究的探究,不该探究的也在那里探究,时间流逝,一节课下来,回味一下,学生收获寥寥,这种课很容易流于形式,对知识的传授显然是不尽责的,知识掌握不好,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实,学生不会体会到那种深度。

    忽略了第二个条件的课,就会变成这个样子:老师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学生认真聆听,笔记记个不停,讲台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偶尔会提问几个学生,但不会舍得大量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更不会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点,结论的得出,几乎没有过程,老师一张嘴就是真理,学生成了记忆的工具。这种课从应试的角度无疑是高效的,从育人的角度无疑是需要摒弃的。

    实现高效课堂,这两个条件是必备的。二者的有机结合体现着一位老师的功力,对时间的掌控,课堂节奏的驾驭,学情的理解都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一个老师必须数年如一日的有意识对自己进行打磨,上出课来才具有大师风范,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否则,课下备课再充分,到时候还是hold不住,所以,我们年轻教师差的还远,加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