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2011-12-15 16:12:17)
标签:
有感而发教育 |
药本来是驱人病痛的。现在,则成了致人病痛并使一部分人道德沦丧一夜暴富的绝佳药方。
最近几天,并不繁华的街道上接连开了两家药店,漱玉平民大药房和鲁健大药房。开业三把火,门前音响高昂,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开业的相关优惠活动,门前人声鼎沸,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药店越多越繁荣,只能证明我们的体质越来越差。就如同奥运金牌的数量与国民体质成反比是一个道理,当然,此道理只适合于中国。
关于药店的名称,通常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均带有“大”字,“##大药房”,不大不足以彰显药店的宏伟以及药品种类的无所不包,让人走进去就会满载而归,哪怕是药店再小都要带一个大字;二是名称当中均带有“健”、“康”、“益”“仁”、“真”等相关字符,让人一看,信心大增,吃了本药店的药,一定会和药店名称结合在一起,哪怕买的药再假甚至越吃越严重也是如此。还有的仗着出身早,取名“##堂”,门店的装修古色古香,一看更是让人顶礼膜拜,拜倒在其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能自拔,哪怕这是一家是昨天刚开业的。
在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中,出了搞房地产的,就是卖假药的;电视广告中,出了西南地区的高档白酒,就是制药企业的风光无限。“脑白金+黄金搭档+黄金酒+白金酒”,的组合拳广告让大众难以招架,每一拳都由黄金铸成,打造了中国保健品的巨人神话。至于药本身的含金量到底怎么样,则是不能说的秘密。相比之下,“健胃消食”和“蓝瓶的”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药广告的盛行一定是迎合了大众内心深处的性格裂缝,“今年过节不收礼”,你越这么说越收。宣传的越多,名气越大,价格越贵,吃起来就特别有面子。同一种药品,不同企业都在造,比如健胃消食片,对比一下,配方完全相同,至于价格为什么不同,恐怕只有鬼知道了。抑或同一家企业生产的同一配方的药品,名称却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其中奥秘,恐怕只有妖知道了。
价格越贵的东西,效果就一定好吗?央视8月20日晚《新闻调查》揭穿了燕窝界流传了数十年的一个谎言:血燕的营养价值更高。殊不知,在印尼,血燕的真实产量极低,中国市面上销售的血燕几乎全部是假的,用粪便长期浸泡发酵,再用苏丹红上色精制而成,才导致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哪怕是在清水中浸泡长达十几个小时之后仍超标几十倍。而在实际销售中血燕的价格比白燕要高许多。呜呼哀哉,你不是有钱吗?有钱就去买血燕补补吧,血燕的营养价值高啊。付出重金之后,面带微笑吃下去的却是强致癌物质亚硝酸盐。这足以说明,价格越贵的东西,效果越差,不求强身健体,不损害身体就不错了。想来,还是粗茶淡饭养人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都是观念惹的祸。观念就是一个神话,因为谎言说上一百遍,也就成了真理。只要错误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利益的驱动下整个行业就会变得丧心病狂,药店老板明知是假,也会讳莫如深,相视一笑,钱,这才是最重要的!反正吃了我的染色血燕又不会立马得癌,一旦得癌,也不会证明是吃血燕吃出来的,哈哈……错误观念的诞生均来自炒作,炒作成功的原因使我们日益浮躁的心情。
食品安全重要,药品安全更重要。不安全的食品让健康的躯体生病,不安全的药品则让已经生了病的躯体病上加病,类似于重感冒。我奶奶从小落下了哮喘的毛病,曾吃过一种“复方川羚定喘胶囊”的瓶装药,此药正规药店难见身影,只能在每个村子的固定销售点购买,极为隐秘。瓶身标签注明了配方,内含川贝、羚羊角等名贵药材,生产地址为河南省台前县。台前?对了,就是那个后来被媒体曝光赫赫有名的假药大县——河南台前!配方中根本不含什么名贵药材,还掺进了毒品,越吃越有瘾。我曾经有一个很卑鄙的观点:制药厂一定不会造出好药来的,比如一家企业造出了感冒特效药,一吃就好,那这家企业一定率先倒闭,吃了就好,你的药肯定卖得最少。幸亏奶奶吃得少,才逃过一劫。那可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事到如今,假药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老百姓很纠结,买真药,太贵,卖假药,伤身。颇有点像正版与盗版之间的关系。疫苗本来是都疾病起预防作用的,山西的疫苗则会让你很容易染上疾病,使得祖国的花朵相继凋零,破败不堪,家长终日以泪洗面,欲罢不能。
在治病和致病之间扮演者双重角色的“药”啊,什么时候才能看清你那纯洁的双眼?

加载中…